特色店計劃反應不俗?

議員提先治水患

2021-03-31

【本報訊】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去年七月開展了“特色店計劃”,有議員提出加大該計劃,藉以進一步促進內港經濟,但有議員認為,要推動內港及舊區經濟,先治好水患。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則表示,希望結合城規工作,做好治水等問題。又指,特區政府將適時檢討各項支援計劃的執行成效,以作出優化及更新,期望透過將旅遊文創資源與特色商業元素多元結合進行宣傳,提升旅客入區參觀及消費的意欲,為社區經濟注入新動力。

十月初五街一帶推出了“特色店計劃”,有讚有彈,議員王世民昨日在口頭質詢大會中提出,由於商戶反應不俗,希望推動更多業權人參與,並建議與國內大型改造綜合體機構合作,將整個片區改造,引入灣區青年人及澳門青年進駐。持反對意見者同樣有,議員蘇嘉豪認為,該區車多路窄,外國的彩虹屋原興建在海邊,彩虹屋計劃不應該東施效顰、生搬硬套。他建議,要因應每區特色製定相應的活化計劃。議員麥瑞權建議,先解決該區水患問題、「一年浸幾次、難吸引商戶進駐!」議員林玉鳯則提出,解決行人及交通配套。

李偉農表示,彩虹屋計劃推出後,商戶普遍反應正面,不少旅客根據平台上的評價,專程到店光顧,成功把顧客從線上引流至線下,為商戶帶來實質收益。對該區,除了此計劃,還有康公夜市,將文創元素引入社區,激活區內文化及創意內涵,有助吸引年青人到訪消費;和透過文化局着力打造社區特色文化旅遊項目,例如,去年開始接連推出了“內港文化深度遊・戲”等活動。

不少遊客會到關前街和俊秀里一帶遊覽,李偉農指,該區的特色越來越突顯,還能夠吸引有青年進駐。但他指出,政府工作與業界工作是一半的關係,除政府的政策,中小企如何創新求變亦非常重要。又指,目前的消費者更著重體驗,關前街和俊秀里一帶的經驗值得其他營商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