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730號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做個理財達人

控制好物慾為自己累積財富

2021-04-16

早前假健康生活教育園地舉辦了“教師教材套”分享會

理財原則(截圖自精明理財推廣計劃官方面書賬號)

與孩子共同記賬(截圖自精明理財推廣計劃官方面書賬號)

理財觀念要自小培養

澳門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關淑鈴

家長可協助孫子建立購物清單認清何謂真正要買(截圖自精明理財推廣計劃官方面書賬號)

圖、文:苓子

消費市場商品及服務五花百門,商家透過不同的銷售手法,例如透過推廣優惠、折扣、綑綁式消費等,務求吸引消費者,多消費、買多幾件。有市民反映,電子支付普及後,錢不自覺地「使多左!」澳門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關淑鈴認為﹕「不論甚麼年紀都會容易跌入不善理財,例如過度消費。」她建議,自小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有助控制購買慾。

澳門基督教青年會在社會工作局資助下,於2015年起開展“精明理財推廣計劃”,該計劃是一套根據本澳社會環境設計的理財教育課程,透過有系統及輕鬆的互動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理財概念及金錢價值觀,同時滲透預防沉迷賭博相關訊息,發展出對理財的正面態度及理性的決策行為;計劃主要服務對象為本澳的中小年級學生,目的旨在推廣正確的理財觀念及預防賭博失調的訊息,藉此培養兒童及青少年確立正向的金錢價值觀和理財能力,同時增強對賭博失調的抗逆力;內容包括入班課程、理財教室等多元化的體驗活動,近年服務亦擴展至家長教育,親子活動及社區宣傳教育工作。由最初只有7間學校參與,擴展至目前有40多所學校參與了該計劃,舉辦了超過680場講座、 超過2萬人次學生出席。而為讓理財教育普及化及融入正規教育當中,該計劃已推出小學課程的“教師教材套”,其中以計劃課程為藍本編寫,內容包括整體課程的核心理念,健康理財資訊及價值觀,活動帶領重點等訊息。

消費陷阱在身邊

現今的社會,產品五花百門、日新月異,美輪美奐,而且產品週期不長,推陳出新,加速了消費者的消費意欲,稍為定力不足,容易跌入消費陷阱,生活中的消費陷阱,你又忽略或跌入過多少次?

分期付款、綑綁式消費、多買折扣多、配備高配置的新型號商品、年繳式服務費/會籍、先體驗再購買、受廣告或潮流影響的消費、衝動消費等、最後發現為了折扣買的買2送1,有兩件商品根本是沒有實際購買的需要,結果錢比買一件花得更多、多購的兩件最後自己沒有用上; 若是食物或化妝品、護膚品,或會由於產品的保質期較短 ,保質期屆滿前沒有使用完而送往垃圾桶,造成浪費。

分清想買和實際需要

針對這種心理因素或銷售手法影響,不少建議都指:最重要是學會如何自制、認真思考此商品是真正的需求或是偽需求!即有沒有實際購買的需要,例如面包買2送1,可是兩日內若沒有進食,可能會變質而無法進食,造成金錢及食物的浪費,與其買多一個、畀多一個錢,可以多享額外一個免費的面包,但是吃不完,不如認真思考,究竟自己真正需要買、和吃得下幾多個面包,由實際需求量出發。

在產品推陳出新快的年代,不少年青消費者會由於潮流、新型號而更換壽命未到期的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等,還有閑置多於使用的家電;在更換前,可以考慮,是否性能仍良好、新型號與現時手上使用的有何大區別?透過拉長電子產品/產品的使用週期,減低過密或不必要的替換,或由於追潮流、型號而來的換機。

自小建立正確理財觀念、終身受用

澳門基督教青年會則指出,理財最重要,是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而且還要自小建立好正確、良好的理財觀念,透過植根式的觀念,終身受用。

「理財觀念建基於有否足夠能力、足夠基礎去認知和去做。」關淑鈴說。她指,近年有不年青家長了解如何協助子女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及方式。她認為,「若基本概念做得不好,不論什麼年紀都會容易跌入不善理財。」

家長及學校可助建立正向理財觀念

近年電子消費/無感支付盛行,該會留意到,有部份大專生由於電子消費/無感支付,而造成過度消費,還有出現網絡借貸廣告增加,也容易造成年青人跌入過度消費的陷阱。她建議,電子消費盛行,無感消費降低了消費者對金錢價值感,不期然會使大咗。但不論是現金還是電子支付,就算是$1,都是真金白銀,要好好保管及善用。」

網購、電子支付,由於便利、沒有現金接觸,降低了部份消費者的戒心,容易洗大左、買得多。不少電子支付的營運方,為爭奪用家,推出立減優惠、消費滿額折扣等,期望進一步鼓吹消費意欲。關淑鈴認為,「電子/無感支付是潮流大勢所趨,不見得是政策催生這些狀況。 最重要是需要自小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在電子/無感支付這個潮流大勢所趨的社會環境當中,建立透過好正確的財政管理觀念,而不過度消費。

按部就班建立理財習慣

說到理財,或許不少消費者有誤解。澳門基督教青年會在財務智商(兒童財商easy get)中,建議不同年齡的兒童,可以透過家長的協助,逐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金錢觀。例如

3-4歲辨別區分不同幣值

4-6歲認識錢由何來?!透過認識工作與金錢的關係,學習體恤父母,善用金錢;

以及嘗試體驗消費交易的過程,了解金錢的來源

6-9歲,可以藉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控制購買欲望,以及可以以記賬方式,記下開支,更好檢視開支及作優化管理; 又可以將財富分享、捐獻,體驗不同的意義。自小教育珍惜、分享,以及知道自己需要甚麼。

9-12歲,則可以學習財務知識,例如利息與存款、不同的優惠與推銷當中的實際優惠、參與家中財務管理等,了解折扣優惠背後的消費陷阱,避免過度消費,進一步建立理財觀。

以學習階段區分,則為:

初小:探討金錢與我的關係

高小、儲蓄與消費、管理零用錢

初中、預算與規劃

高中、學習風險管理

逐步擴大有關工作

澳門基督教青年會的“精明理財推廣計劃”,近年不斷優化及擴大滲透面,還有推廣博彩與理財觀念的密切關係,主因是青少年可能對博彩有不勞而獲、以少博大的誤解及投機心態,故該會認為,建立正確的理財觀,也有助青少年跌入博彩和沉迷預防的迷途。自2017年起,“精明理財推廣計劃”推行親職教育、繪本及漫畫、理財訊息、導讀思考問題等,希望讓家長更好協助子女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和觀念,包括低齡的幼稚園生至高小生,甚至高中生、大學生/青年;2019年推出理財教室,將學校課程作出深化,更好協助家長開展有關工作; 2020年加大了社區推廣,擴展理財訊息; 今年,將會推出小學教財套,藉本地化、系統化、多元化的教材,讓教師可以在校內向學生更有系統、更好地貫輸有關知識、理念。在社區推廣工作上,近年關注到有大專生有發生「碌爆咭」、被巨額詐騙等,透過舉辦講座、培訓大專生的理財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鼓勵作出理性消費判斷。

關淑鈴指,理財教育會因應社會實際狀況,適時推出正確的理財資訊,與學生共同面對社會消費模式轉變的挑戰,希望推更多教材套,將之融入生活,成為習慣。

累積財富

經常有消費者吐苦水,「儲唔到錢!」若要儲錢,應該是先扣起儲蓄、再消費; 還是使剩錢、再儲蓄?原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前者,「先儲蓄、後消費!」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控制好自己的購買慾,有助財富累積,網上有不少的儲蓄方法,都是建議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再以遞進方式,將每日、每週、每月的儲蓄增加,帶來財富累積,成為小富婆/小富豪,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