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望天打卦』擔驚受怕

群力促定期公布防災基建進度

2021-04-26

【特訊】「水晶魚二○二一」實地颱風演習已於日前圓滿結束,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認為,演習固然重要,但對於飽受驚怕的低窪地區居民而言,防災基建的落實,以及排水渠道的疏通工作更為迫切,他促請當局公布擋潮閘等防災減災工程的興建進度,並冀考慮民間多年提出的內港綜合環境整治概念方案,以治本的方式解決水患問題。

梁鴻細表示,風雨季又至,根據氣象局預測,今年影響本澳的熱帶氣旋數量屬於正常偏多,有五至八個,實在有必要提前預防部署;他指出,防災演習主要訓練各相關部門災害應變的能力,但對於低窪地區商戶及居民而言,完善防災基建方為治本之策。

受影響居民反映,即使沒有風雨吹襲,只要受天文潮影響,內港等地區必會出現不同程度海水倒灌及水浸問題,商戶雖加裝防洪門、防浸升降台等設備,然而水浸問題一日未根治,該區生意民生終無寧日;國家早在二零一八年批覆內港擋潮閘的可行性報告,外港碼頭堤岸加高、路環一湖方案等亦一直為社會討論焦點,商戶居民對相關基建均抱有期盼,然而三年過去,內港擋潮閘仍然停留在水文仿真研究分析階段,除24日公布,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及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設施建造工程的進度外,其它防災基建方案均無音訊,居民不免心灰意冷;另外,有關渠道疏通及保養維護工作亦備受社會關注,上年強降雨時間,台山、新橋、氹仔舊城區頓成澤國,居民「擔遮」涉水,狼狽上班記憶猶新。

因此,梁鴻細促請當局定期向居民公佈擋潮閘、路環「一湖」方案等防災基建的興建進度,若研究或興建進程中發現有阻礙,亦應向公眾闡明、交待緣由,並同時提出實際改善或替代方案,避免社會認為當局無心解決水患,無視居民長期苦況訴求;平日亦須持續巡查及維護各區雨水泵房、水位監測系統等民防設備,確保運作正常,並要特別注意水浸區域渠道是否淤塞,宜對澳門下水道管網作出整體規劃,做好渠道疏通清理工作。

梁鴻細續稱,有關內港水浸問題,民間多年前曾提出內港綜合整治方案——「護城抗洪交通魅力長廊」,其十大功能:防洪防潮、儲水防澇、截污分流、堵截倒灌、增加車道、輕軌有路、泊車有位、休閒濱水、運動場地、活化舊城;獲得專家、社會人士及居民肯定,且工程對交通不會造成太大壓力,當局可再細研考慮,以回應居民治水訴求,改善該區生活及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