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753號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電子支付缺甚麼

2021-05-14

(左)顏奕恆及(右)李永健

電子支付能為消費者提供一定便利性

部分商店有提供聚易用

有意見提出希望,打破目前巴士電子支付系統的壟斷

根據金融管理局數據,至去年第四季,本澳移動支付交易筆數為二千四百六十四萬,按季同比上升百分之三十三,按年同比上升百分之一百九十一;本地受理移動支付機具及二維碼數量累計七萬個,按年增加百分之八十九;交易金額達二十三點二八億澳門元,按年激增百分之二百五十九,創單季歷史新高。電子支付在去年兩輪消費卡推波助瀾之下,普及度有大躍進。然而,過於急速擴張及發展下,隱藏著發展過於急速,部份人群未適應,甚至電子支付生態不平衡的現象。

電子支付發展迅速

科技發展迅速,電子支付與消費者似遠又近,既似虛擬、沒有實體化的貨幣,實際上, 是消費者口袋裡的錢及資產,這種由實體化貨幣走向虛擬,既存在又虛無的感覺,一步步改變了消費者和商家的習慣。近年,多間銀行、電子錢包開發公司,開發自身的電子支付應用軟件,早期有儲值卡功能的電子卡(澳門通)、近年有轉化入與都市生活近乎密不可分、寸步不離的手機應用程式。電子支付短短幾年的發展,至去年第四季,本地受理移動支付機具及二維碼數量累計七萬個,用戶亦龐大,而為整合澳門『精彩紛呈』的本地電子支付平台程式,進一步推動便民便商的電子支付發展,金管局與相關金融機構協調,於今年二月八日落實推出首階段「聚合支付」服務,第二階段「正掃聚合」亦於三月三十一日推出試行,消費者可使用任何一種本地二維碼支付工具掃描商戶展示的二維碼立牌進行支付,藉「聚易用」服務統一支付平台,便利居民進行電子交易,遊客也可繼續使用境外錢包付款。

然而,有意見指本澳電子支付存在著不同層面的問題。群力智庫的「本澳電子支付發展之意見書」中則指出,電子支付生態存在不健康發展、部份範疇服務更存在壟斷的情況。

電子支付隱藏的不足,存壟斷、生態不健康情況

去年的兩輪消費卡方案,大大力速了電子支付在澳門的發展步伐,特別是商戶方面,由於兩輪消費卡共計有八千元/張卡,去年疫情令經濟疲弱下,消費卡成了不少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救命草,也成了本地不少中小企的救藥草,由商戶至小販,為吸納消費卡的使用人群,紛紛向消費卡的承辦金融實體-澳門通申請安裝卡機; 至去年五月中,新裝機的場所有超過六千間,當中超過八百個市販; 令電子支付工具在本澳商戶的覆蓋率提高, 實際上,不是商戶都心甘情願地安裝,主因是為吸消費卡的消費金額,而且當時澳門通稱首輪消費卡期間,不會向商戶收取手續費和首年的裝機費等,吸引了大批商戶裝機,欲在消費卡的龐大金額中分一杯羮。但在第二輪消費卡中,澳門通開始向商戶收取手續費,消費中已經使慣了消費卡、再者有第二輪消費卡,已裝機的商戶變得騎虎難下,唯有硬著頭皮,繼續沿用澳門通的服務。回想當時,有網民形容這種方面尤如「養肥隻羊才宰!」的感覺,也有網民推斷澳門通從取收的手續費,達到億元。當時有社會迴響,消費卡計劃存在壟斷市場的情況; 除了消費卡計劃,還有巴士服務上的電子支付,同樣早就引來社會批評,斷壟市場。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顏奕恆表示,首輪及次輪消費補貼計劃、巴士電子支付,均集中在單一公司上,其電子支付市場佔有率有獨大之勢,影響本地電子支付生態平衡

因受疫情影響;為使政策迅速落實,在衡量電子支付覆蓋率,方便長者使用的前提下,當局選擇把「消費補貼計劃」主要是集中在某電子支付平台上,間接協助其在短時間內進一步擴大澳門的市場佔有率,第二輪消費補貼計劃亦只開放予該公司獨家處理,少不免影響澳門電子支付的生態平衡;有關巴士卡的電子支付系統,自始至今,僅單一平台提供相關服務,成效難免受限。他批評某電子支付平台獨佔兩輪消費補貼計劃及巴士車資電子消費系統,在毫無競爭下取得整個消費券市場的份額,引起社會輿論反響。首輪消費補貼計劃為了迅速落實,選擇某電子支付平台作服務商無可厚非,惟往後推出相關政策,應預留充裕時間作考慮選擇。

巴士上的電子支付系統,交局每年有向澳門通購買服務。他認為,政策推行思慮公平競爭,營造澳門電子支付健康生態。建議當局往後在相關政策實施的時候,應秉持公平競爭的中立原則,充份容納各金融機構,讓其發揮良性作用;對於巴士車資電子消費系統獨市,及充值入Mpay後無法退錢等情況,亦宜多聆聽社會意見,考慮是否可作出改善調整;另外,建議其他金融機構應借勢推出優惠,如免手續費、推出優惠券、積分回贈、推出更安全便捷的電子支付介面等,積極爭奪電子支付市場份額,共同營造健康的電子支付生態圈。

普及度有待提高

建基於去年兩輪消費卡,目前電子支付在商家接受程度不低,但在部份的店鋪,仍未有提供電子支付系統,主因為何?

「本澳電子支付發展之意見書」中指出,有不少老店商戶的負責人表示由於年事已高,店舖亦後繼無人,不諳電子支付等科技,令部份老店未有引入電子支付; 另有商家指居民仍會遇到雖有電子支付工具,商戶卻沒有相關機具收款的尷尬情況; 研究團體發現,有多家商戶,包括食肆、服裝店、以至大型連鎖超級市場、化妝品店,都未有升級「聚合支付」服務,但對「聚合支付」服務並未知情;亦有商戶表示,因政府規定,參與該服務後,就不能因各金融機構手續費的差異,而拒絕居民所選的支付工具,故暫無意申請;有店主則擔憂,因早前支付系統曾出現故障導致暫停,升級機具後怕系統未能負荷,倒不如保留各機具以備不時之需;有店主亦表示,機具經已升級,但反正之前的機具仍放在店舖,所以一併使用,目前並未感到首階段的「聚合支付」有特別方便商家。基於上述原因,影響商家的引入電子支付的意欲。

配套尚未完善

「本澳電子支付發展之意見書」還發現,電子支付推行速度過急,存在配套尚未完善的情況。分開使用者、法律及監管配套三方面。

群力智庫常務理事李永健對於不少長者尤其是獨居及殘疾人士,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應用感到手足無措,既不懂利用網絡社交平台及手機程式進行通訊,更不會使用二維碼和網上預約求診,對申請使用健康碼感到困擾,更遑論使用電子支付購物,對電子支付平台的網絡安全情況更是憂心;不少長者對日新月異的電子政務,智慧科技感到茫然,按電子支付及網絡化的社會的發展趨勢,很有可能逐漸把一部分長者邊緣化,限制他們的衣食住行,讓長者的自尊與權益受損。提出建議合理簡化電子支付用戶介面,與社團合作宣傳教育,向長者推廣電子支付

本地電子支付服務系統去年曾多次度出現服務異常,其中,有電子支付平台於上年五月底至六月初,同時推出系統更新及推送積分推廣信息,由於該電子支付平台於事前沒有進行全面的壓力測試,及編排合理的工作計劃,使系統不勝負荷所致; 今年三月十五日中午該電子支付平台再次出現網絡不穩定的情況。李永健認為,事件引起社會對電子支付安全和監管的關注,對該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後備伺服器系統,以及故障應對機制表示疑慮,影響商戶及居民使用信心。

建議營造健康的電子支付生態

本澳有多個不同金融機構提供的電子支付系統,唯手續費標準不一,使用介面也各有異,令商戶有時也混亂起來;掃碼支付或感應支付的電子錢包及虛擬卡等,內地支付寶、微信亦放開限制,供本地居民註冊使用,中國人民銀行更公佈了多個澳門電子支付工具可於內地使用,以及容許以試點銀行方式,為澳門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內地銀行賬戶,進一步滿足澳門居民跨境支付需求;可見,目前支付工具選擇多且分散,彼此各自為政,對商戶及居民的使用均造成不便。二人批評,近年本澳電子支付工具湧現,惟各自為政,而相關法律亦未能跟上發展,在法律配套上更存有障礙,按目前金管局法律制度,第三方支付平台只能用「其他金融機構」來界定,當局雖有釋出《網絡防衞指引》、《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及《業務持續管理指引》的要求予相關金融機構,若金融機構未有按上述監管要做好措施,當局會作出責成處理,如要求金融機構暫停涉事業務的推廣和宣傳活動,又或暫停審批新的電子金融服務,但指引終歸是指引,未有法律約束力,且欠統一的機制作懲處,對金融機構而言易有不公;對於現行處於灰色地帶的交易,更是無從介入和監管。另外,現時澳門銀行與內地的銀行體系是分開的,在產生電子交易的時候,雙方均不能規管對方,再加上全球反洗黑錢組織的風潮正盛,澳門很有可能被邊緣化,無法跟上世界金融體系電子交易的大潮流。建議當局加快完善本地電子支付相關的法律法規,填補空白及堵塞漏洞,尤其是跨境電子支付方面,在「一國兩制」的背景下,港澳地區與內地法律各異,資金流在時間上並不同步,識別確認資金到帳的機制更有停息不對稱的情況,導致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度較低,更有不法之徒利用漏洞進行巨額詐騙,研究團隊建議,三地相關部門應共同協商:一、加強客戶身份識別,杜絕不法之徒走法律漏洞,偽造身份信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作跨境非法資金的流通管道;二、保障用戶資金的安全。訂立跨境資金流實時同步的訊息通知機制,在雙方的手機訊息上,列名相關資金轉帳情況,是即時轉帳,還是支票交易,避免電子支付系統顯示資金到帳,卻出現「空頭支票」無法兌現的情況。三、設立專責部門對可疑跨境資金交易進行分析,三地商討訂立法律,對跨境第三方平台進行監管。加快粵港澳三地電子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打造跨境電子支付無界限,提升三地商務往來、金融服務,便利大灣區生活旅遊。

由於不同金融機構的手續費相對鄰近地區較高、收費不一,導致商戶們初期安裝意欲較低,尤其是單筆交易金額大的商戶,顏奕恆建議,電子支付交易手續費有進一步的降低空間,當局應縮小不同服務供應商之間的價格差距,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全面普及商戶長期使用;各相關金融機構亦可推出相關激勵措施,鼓勵商戶使用其終端設備。同時建議,持續制訂並出台本地電子支付法律法規,粵港澳三地共同商討,堵塞跨境電子支付安全漏洞。

另一方面,他建議著「特色老店扶持聯合小組」,助力特色老店傳承創新營運,教導有意進入內地市場的特色老店,在跨境物流、關稅優惠、選址設廠、電子支付模式方面等給予相應指導,實現老店品牌可持續發展,為澳門文化及旅遊保存實力。以及持續制訂並出台本地電子支付法律法規,粵港澳三地共同商討,堵塞跨境電子支付安全漏洞、做好電子支付的網絡使用安全及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