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勞動者在勞動市場中的變化

2021-05-17

【特稿】本地居民失業率於2020全年為3.6%,今年首季為4%,較上期輕微增加0.1%,首季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5300元,按季增加300元,數字上看,居民收入有增,但是否代表打工仔已經走出疫情侵襲經經濟來的陰霾?由於經濟疲弱,就業市場上悄悄出現了將全職改為兼職、散工的情況;有人力資源團體認為,就業空缺由全職轉為兼職、散工這種短期或短工時的模式,不等同存在勞動權益的剝削;作為打工仔,正如市民形容,「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若是找到正職或正職待還理想、人工理想,誰會不想在工餘時間以外,多點時間陪家人或休息,做兼職或散工,對部份打工仔而言,只是維持生活開支的一個痛苦選擇,政府應該關注,就業市場是否存在陰陽兩情況,即表面看見的,與打工仔實際遇到的有差別。

在統計暨普查局就業調查結果中,失業率雖然高,居民收入有呈上升,今年首季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5300元(澳門元,下同),按季增加300元;從事博彩及博彩中介業的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建築業為15000元。本地就業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按季增加1000元。同時,澳門人力資源協會於5月中上旬剛發佈的「澳門中小企業薪金形勢調查報告」(針對去年3月至今年2月狀況)中也反映出,受訪的1192份有效問卷中,有80.7%受訪企業表示薪金沒有變動,更有11.2%受訪中小企在疫情期間加薪,而減薪的中小企,佔不到1成,只有8.1%,情況似乎比網上討論區中市民反映的「3個月、半年、1年未找到工作,公司減薪裁員」這情況理想,但打工仔的實際狀況,只是「有苦自己知」,有員工過去一年要接受公司安排的無薪假、停薪留職,收入大受影響,家庭和生活的剛性開支沒有減低,疫情下,只好搵兼職,賺取正職薪酬減少的那一部份,比較多的是餐飲配送平台的外賣員、部份女性要照顧家庭,但丈夫工作收入減少,為幫補家計,從事兼職樓面、售貨員。除了基於需要賺取人工而做兼職,另一種狀況便是,求職者經過長期的正職尋找未果,由於需要生活,有打工仔更加要日做兩份兼職,只能先透過做兼職勉強支撐生活,反映出生活悲歌。

有本地人力資源團體反映,由於前景仍有變數,大部份企業對今年的新增職位比較審慎,更有以散工及兼職取代正職的趨勢。本地人力資源團體認為,僱員在求職時有SAYNO的權利,兼職同樣受勞動關係法中,僱主需要為其購買勞工保、強制假期工作有工作補償等,故此認為,兼職不存在勞動權益剝削,兼職固然是部份打工仔的基於家庭照顧、工作及個人時間安排的考量,對部份生活開支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的打工仔而言,兼職就是最後的謀生出路,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兼職沒有醫療、退休福利,在這時勢都要硬著頭皮頂硬上。正如市民形容,「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特區政府要關注及分析勞動市場的變化和狀況,關注此情況有否惡化,長此下去,對本地僱員和勞動市場而言,絕非健康。

諾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