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入侵香港社區滿月

政府全力堵截成效彰

2021-05-18

【香港中通社5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明珠)新冠變種病毒入侵香港社區已經有一個月,多位香港醫學專家1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特區政府堵截成效顯著,料變種病毒擴散風險較低,但仍需吸取經驗,防止再次喪失新冠病毒新增個案“清零”時機。

4月16日,香港社區內首次出現感染新冠變種病毒的患者,該患者為一名29歲從迪拜抵港的印度裔男子,被發現時他已在社區內遊走多日,引起社會關注。

期間,香港特區政府實施多項措施。在“外防輸入”方面,第一時間對由印度及菲律賓等高危國家及地區到港的航班實施“熔斷機制”。在“內防擴散”方面,將與變種病毒確診患者同住一幢大廈的居民全部送往檢疫中心檢疫21天,涉及7座大廈逾2200名住戶;還要求屬於高感染風險的全港37萬外傭在指定期限內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到了5月,香港社區繼續湧現多宗變種病毒個案,多位醫學專家甚至憂慮疫情“反撲”或引致第五波新冠疫情。

然而,隨著該名印度裔男子逐步交代行蹤,調查後發現這些確診個案均與該名印度裔男子相關。截至5月16日,一名4個月的男嬰確診,使該群組一個月內累計11人確診,但似乎變種病毒並未如預期“遍地開花”。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表示,雖然特區政府採取多項措施防止病毒擴散,但由於該名印度裔男子瞞報行蹤,使變種病毒在社區內擴散多日,個案追蹤始終存在時間差,初期不少個案在社區內發現。

總體而言,唐繼昇認為,特區政府採用的多重措施成效顯著,在病毒大幅擴散前成功堵截,相信接下來變種病毒大暴發的風險不大,但由於變種病毒潛伏期長,可能接下來一段時間,仍會陸續、零星出現與此前個案相關的確診患者。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也表示,由於最近確診的患者都在檢疫中心內發現,因此對於社區的威脅較低,但還要看未來7至14日有無走漏個案。理論上說,隨著發現首宗個案的時間越來越久,加之個案堵截到位,預料病毒擴散的風險越來越低。

梁子超認為,入境檢疫安排和密切接觸者的病毒檢測,是防止輸入個案滲入社區的兩道防線,如果個案發現初期不能做好追蹤,使病毒擴散到一定限度,追蹤工作將無法應對,形成惡性循環。接下來,特區政府應根據疫情變化適時調整入境安排,否則若讓輸入個案流入社區,香港可能喪失一次新增個案“清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