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澇要兼備

2021-06-02

本澳昨日錄得70年來最高的日總雨量,全城多個地區水浸,不少商戶、車主都因此而有經濟損失,除了低窪地區的住戶,部份過去幾乎沒有想過會受水浸影響的商戶和居民,今次亦受到水浸影響,例如祐漢,有大廈由於水浸升降機受浸,影響居民出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上週五( 5月 28日)出席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回應議員稱會將內港防洪牆及擋潮閘合併做,未料昨日連場暴雨,令澳門成為澤國,再度帶出,部分水浸問題,是澳門內在環境、配套問題。

氣象局上週預報,今週1、2將有強降雨,但眾人沒有料及,這是一場70年來最高雨量紀錄的一日,降雨由1號零晨持續數小時,清晨5點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接近清晨6點,多個低窪地區陸續出現水浸,由網上各討論區網民提供的圖片可見,水深由浸過腳面至接近一米深,只有大巴士才能勉強冒險衝過水浸不深的街道,仿如陸上行舟,多區地下行車道路和地下停車場都被水淹沒,連祐漢、黑沙環近激成工業村一帶過去甚少受水浸困擾的區份,今次亦不能倖免,商戶、住戶、車主,都受到經濟損失。

由網上圖片及短片可見,部份渠蓋仿如噴泉,大量湧水,反映出,渠網無法負荷降雨量,「去吾切水」倒灌,令距離低窪地區有一定距離的區份都水浸;同場於上週5( 5月 28日)出席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的工務局局長,當日會上回應筷子基、北灣蓄水池計劃時指出,「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筷子基北灣蓄水池無法解決新橋、三盞燈一帶排水問題;原狗場土地面積不大,工程造價及對周邊交通的影響,興建蓄水池對解決水患沒有優勢。北區水患問題需要透過改善排水網絡、新橋及三盞燈一帶水患問題需要透過擴容渠網解決。」,突顯硬件配套問題。另市政署表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整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整體試運作良好;待工務部門完成內港南的治水工程後,可望提升內港整體的防澇效果。言猶在耳,渠網引發的水浸問題,昨日上演。

據市政署表示,透過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整體工程將新馬路至沙梨頭街市的內港沿岸一帶雨水截流,封閉沿岸的出水口;還指『若下雨數小時,內港北絕對不會水浸;若下雨半天甚至一天,由於內港南的情況未及內港北,海水有可能由內港南經渠網湧到內港北。』本澳的下水道長達500公里,然而,內港北、南的渠網具有互相聯通的特性,水浸問題如何得到解決?對處於河岸的澳門而言,對外防洪和對內的排澇,兩方面的硬件均需兼固。

本澳已經步入風季及雨季,市民及政府都要提早作好準備,首要是市民不要對每一個風暴、暴雨預告輕視,做好個人能力能及的準備,政府層面,再研究如何優化渠網、硬件,做到防洪、排澇兼備。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