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不斷必受其害

2021-06-09

【 特稿 】自5月21日廣州荔灣區被驗出第一位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廣州市疾控中心針對荔灣區的變種病毒案例,並沒有作出嚴格的防疫防控措施,沒有作出相應的“封城”措施,任由該區的人員肆意流動,隨著之後發現與首例確診個案有聯繫的緊密接觸者先後在南寧與茂名被找出,並檢查出陽性的隱性無症狀感染者,之後才有了在5月26日開始對荔灣區全區戶籍人員、暫住人口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隨著檢測工作的深入,並不斷發現新冠確診個案,而隱性的無症狀感染者更是深藏其中,對地區的防疫防控工作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危害性。

之後,我們也看到了5月30日開始,又開始針對廣州市海珠區的全區戶籍人口和來穗人員,以及越秀區的戶籍人員和常住人員,進行分街道、分社區就地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當然,相應地在檢測過程中,不斷地發現隱藏其中的確診病例和不少的隱性無症狀感染者。隨著廣州甚至整個廣東省的新冠確診個案不停攀升,自6月4日開始,防疫部門開始針對廣州市番禺區、白雲區、黃埔區、天河區發布全員核酸通告,開始對所在地的戶籍人員和來穗人員展開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而且,與其相鄰的中山市、珠海市和一些與廣州確診個案有關聯返鄉被發現的如吳川、湛江等地,也開始相應作出全員核酸的通告。數據顯示,從首例發現的5月21日至6月7日24時期間,這輪以廣州為中心的新冠疫情涉及的地區還在不停擴大,全廣州11個區被查出的確診個案也在增加,累計報告已達108例本土個案,其中確診98例,無症狀感染者10例,目前所有感染者均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隔離治療。

從5月21日檢查出首例確診個案與其他無症狀感染者,從病毒溯源顯示他們的病毒基因測序結果高度同源,均為傳播速度極快的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這種病毒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的特點,但廣州市政府方面在防疫防控工作方面強調“精準”防控,只局限性地在發現地的荔灣區進行著重檢查,而忽視區與區之間人流迅速流動到周邊市區的可能,這或許在防疫初期就出現漏洞,為之後在廣州市的其他10個區內不停發現新冠確診者埋下禍根。

從5月21日首例確診到6月8日期間,整個防疫態勢都是在不停的發現與被發現中,擴大廣州鄰近地區的全員核酸檢測。而從首例確診到其他確診個案被發現,無不顯示出該病毒的霸道,應該說早就應該部署更為嚴謹的“封城”防控措施,但不知當地政府是憂慮“封城”對經濟遭受打擊還是出於其他的考慮原因,導致到最後一天拖一天,一城蔓延一城,搞到目前整個珠三角都為荔灣區的“大意”防控埋單。

“大意失荊州”這詞用在這次的荔灣區防疫工作上一點不為過,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針對變種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的特點,我們的防控工作不能人言亦言地搞所謂的“精準防控”。特別是對於本澳而言,人員流動性極強,個人足跡半個小時不到可以“踏遍”全澳,為防疫工作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如果也只是跟隨所謂的“精準”防控,而忽視人員流動的實際情況,最後真會“大意失荊州”。 反觀廣州荔灣區的案例,可謂是“當斷不斷,必受其害。”在面對新形勢下的防疫態勢,應當果斷採取措施“精準”掌握全澳人員的健康狀態,實施全員檢測可以有效掌控態勢,實施“精準打擊”直指“病灶”,這樣提前預防做好防控,總比後續出現個案更令人信服。至於說怕影響到經濟,疫下,還是那句話“沒有健康都市,別談經濟!”

--櫛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