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城規委提總規意見

2021-06-10

城規會討論總規草案。

【本報訊】《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 》草案正處於聽取城市規劃委員會意見階段,至今已有十九名委員提交記名意見,僅副主席邱庭彪、委員雷民強及張健中未有意見。

十九名委員的意見已在城規會網站(www.cpu.gov.mo/zh-hant/press-release/287.html)上公開。城規會昨召開會議討論總規草案,安排其中九人口頭介紹其書面意見,並獲官員及顧問公司代表回應。

委員意見涉多個方面,包括規劃檢討年期、數據指標、綠化環保、海域利用、交通、智慧城市、景觀保護、人口密度、職住平衡,產業、教育、殯葬等用地,與珠海橫琴銜接等。

工務局:不分十八區難做規劃

十八規劃分區屬較多委員有意見。工務局城規廳廳長麥達堯回應說,這是按統計分區去分,是因應做規劃需要,許多地方都是這樣做,亦是傳統規劃做法,不然在做詳細規劃就會有取不了人口數據的問題,「呢啲我諗係冇辦法」。

至於同樣受詬病的十八分區命名,麥坦言,「名都係一個標號嚟嘅啫」,是方便後續工作而已。

文化局:現有視廊為最具代表性

委員呂澤強提出增加多處景觀視點和視廊保護,加強體驗「山、海、城」的歷史關係和世遺價值,包括保護從主教山聖堂望向澳門半島與氹仔間之海上航道(尤舊大橋)之視覺聯繫。

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強調,在主教山的觀景對象是海洋,所謂望西灣湖和舊大橋只是方向,非是要望到湖和橋。又指總規已吸納歷史城區管理計劃裡所有十一條景觀視廊,也有十個規劃層面的景觀考慮。增其他視廊則要考量其代表性,現選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總規把九澳、黑沙和竹灣兩海灘都劃為都市性地區,呂表明不認同,並指這與草案裡的綠網規劃圖包九澳是自相矛盾。麥達堯解釋,綠網包生態區和綠地,前者為不可都市化地區,後者歸類為都市性地區,故綠網非代表完全不可開發、不可做居住區,只是當中要配合環境去做低密度開發,也要尊重現況。

羅志堅則說,總規沒改變兩海灘屬性,屬相對沒有干擾,仍是海灘及綠化開放空間。唯因全球暖化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線一直上移,兩灘實際每年都在退縮,而政府有一系列計劃冀挽救有關局面。

多位委員也提輕軌交通意見,包括籲增媽閣至閘閘的規劃。交通局副局長鄭岳威答,走線規劃由輕軌公司負責,會將之交予其考慮。

有倡填海CD區做中心公園

此外,委員楊道禮倡把填海新城C、D區規劃改做澳門中心公園,而原規劃可建住宅面積不多,建築群也影響澳氹兩岸視線造。他認為住屋供應可透過橫琴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