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疫』後迎來升級新契機

2021-06-14

【香港中通社上海6月13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滬生)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卻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中國以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預期性在全球贏得了信譽。』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很多採取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正在形成『疫』後全球通脹『後遺症』;與此相比,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強有力的實施能力,有助於增強對人民幣的信心,增強境外主體接受人民幣的意願。

疫情期間,中國通過構建打通國內國際市場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開辟了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經濟複蘇之路。

胡曉煉指出,這將加快形成容量巨大、需求升級的國內大市場,鞏固和拓寬了人民幣跨境貿易收付的主幹道,『買方優勢可以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

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看來,國內外市場的進一步貫通,對人民幣的作用有了更新的要求,要成為更加自由、可使用的貨幣。

霍穎勵指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還處於初級階段,呈現出『五多五少』的特征,即跨境使用多、國際使用少;跨境金融市場交易多、服務實體經濟少;港澳地區與周邊國家使用多,其他國家地區使用少;與中國經濟相關的外循環使用多,完全為第三國家交易使用少;很多機構、國家使用意願多,但實際使用比較少。

由此,如何使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升級,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首先,中國金融市場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開放是題中之義。

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及首席執行官郭利博(Filippo GORI)認為,中國在自由貿易協議方面的長足進展,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進一步向全球開放,這會使未來人民幣不單單只是一個結算貨幣,而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在全球超級量化寬鬆等一系列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對於國外投資人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這個吸引力會以幾何乘數增長,』郭利博說,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者市場,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主流貨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我們不僅參與到中國的經濟轉型中,也積極參與了國際大循環。』橡樹資本創始人及聯席董事長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說,我們是第一批能够加入中國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試點的境外機構,和很多最好的金融機構有了合作,進一步改進了人民幣雙向投資,『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開放,讓我們有動力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其次,面向人民幣國際化,資源配置能力的增強亦十分重要。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王江舉例說,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很大程度上會最終取決於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地位,而其中,國債是實現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基礎。

『一個有效的國債市場會給我們提供極為重要的定價和宏觀經濟信息,比如消費和儲蓄的供求、經濟發展的預期和風險、通脹的預期和不確定性,從而引導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資源配置。』王江說,國債不僅是國家借貸工具,更是金融市場的基石。

此外,中國巨大的資本市場,將隨著金融開放向縱深推進,為境外主體人民幣投融資提供廣闊新空間。

一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國際上的充分認可,為境外人民幣回流投融資提供了更多便利,為境外市場主體提供了更加暢通的投融資渠道。

二是綠色金融的大發展會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契機。

『中國有望形成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人民幣是綠色金融計價結算貨幣,進一步拓展其跨境應用的場景,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新的發展路徑。』胡曉煉說,中國的綠色金融市場可以更加開放,與全球共同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市場。

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日前表示,下一步,將以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重點,積極支持上海建設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拓展人民幣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