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會結束 兩國關係難有實質性改進

2021-06-18

【香港中通社6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殷田靜子)俄美領導人當地時間6月16日結束了在日內瓦舉行的峰會。普京形容此次會晤具有“建設性”且“沒有敵意”,拜登則稱峰會“良好、積極”,並對未來改善兩國關係持樂觀態度。但學者認為,美俄存在結構性矛盾,共和、民主兩黨都有反俄力量,長遠來看,兩國關係很難有實質性改進。

當天會晤中,俄美領導人就戰略穩定、烏克蘭、網路安全、人權、氣候變化等問題進行交流。會後兩人分別舉行記者會,普京評價雙方進行了“有建設性的對話”,彼此沒有表現出敵意;拜登也表示會晤氣氛是“良好和積極的”。另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也發表意見稱,美國從這次峰會中“一無所獲”,而給俄羅斯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舞臺。

對於上述不同的評價,俄羅斯問題專家、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吳非1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他們都是站在自己立場上進行評價的。從普京的角度來看,對於此次會晤的評價稍微有點平淡,這是因為通過會晤來取得讓步,在俄羅斯外交上是一個“禁忌”,所以“波瀾不驚是這次的整體體現”。

但對拜登而言,吳非補充道,在與普京會晤前拜登已經整合了G7、北約以及歐盟,這樣的談判環境對普京的壓力很大,並不是很友好,即便如此,普京還能與拜登坐下來談幾個小時,因此拜登認為是進步的、積極的。

在“良好和積極”之餘,拜登還指出未來幾個月將是對美俄兩國關係能否改善的一次“考驗”,他樂觀表示:“兩國關係得到明顯改善的前景真實存在”。有觀點認為,此次會晤為美俄恢復“冷靜對話”提供契機,有助於阻止已處於歷史低點的美俄關係進一步惡化,但期待兩國關係因會晤“重啟”乃至“正常化”恐怕並不現實。

對此,吳非認為,美俄關係如果要重啟需要各個部門來落實,包括國務院、五角大樓、國會甚至中情局,都要慢慢落實。因為奧巴馬和特朗普都曾說過要“重啟”美俄關係,但最終都沒有結果。不過,現在中國因素已逐漸成為美國政治圈以及大部分西方國家的焦點,大家普遍認為要拉攏俄羅斯來對抗中國,因此修復美俄關係或許會成為共和、民主兩黨共識,就看美國願意提供給俄羅斯多大的舞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同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這次俄美峰會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美俄關係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變得很糟糕,現在雙方都把彼此列為“不友好國家”,拜登也出牌打壓俄羅斯。在此環境下,美俄領導人當然是見比不見要好,溝通比不溝通要好,雙方還在會晤中就戰略平衡問題達成一致,認為有必要就此話題進行對話。至於美俄關係能否以此為起點有所改善?還無從下定論。

袁征分析稱,一方面,美俄之間存在結構性的矛盾。美國始終把俄羅斯當做一個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在打壓,如果美國不放棄對俄羅斯的打壓,北約不停止東擴的步伐,美國不在克里米亞、烏克蘭的問題上收手,美俄關係很難實質性改進。即使俄羅斯有心,但是也無力。

另一方面,袁征補充道,從美國國內政治來看,無論是共和黨建制派內部,還是民主黨建制派,都是反俄羅斯的。前者認為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庫以及咄咄逼人的政策,對美國構成威脅,所以從現實主義出發,美國一定要打壓俄羅斯,要想方設法削減他的勢力範圍;民主黨內部因為2016年和2020年的美國大選,對俄羅斯肯定是頗有微詞的,再加上民主黨強調人權民主,而美國現在又把“人權牌”作為拉攏盟友的工具。

因此袁征強調,綜合上述因素來看,短期內看不到美俄關係實質性改善的前景,儘管見了面,也許會進一步改善,也許還是很糟糕。美國現在做的是“表面文章”,是在安撫俄羅斯,對美國而言,能夠維持住與俄羅斯的現有關係,以及只要俄羅斯不跟中國走得太近,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