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十三天本地零確診

正與內地及澳門研免隔離通關措施

2021-06-21

【香港中通社6月20日電】(記者 劉俊杰)香港衛生防護中心20日通報,截至當日零時,香港新增一例新冠肺炎輸入確診病例,已連續第13天本地病例“零確診”。

新增的輸入病例為一名36歲從俄羅斯抵港男子,帶有變異病毒。至今香港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1886例。截至19日晚,特區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318萬劑新冠疫苗。

澳門特區政府早前公佈,若香港連續14天無本地感染病例,就有條件商討放寬港澳免隔離通關措施。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回覆香港中通社記者查詢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及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就疫情防疫措施保持緊密溝通和聯繫。

發言人表示,現時內地及港澳特區均已開展疫苗接種計劃,而香港疫情漸趨緩和,我們會與內地及澳門當局共同積極研究在三地疫情受控並且不增加各自公共衛生風險的情況下,逐步有序恢復三地居民的正常跨境往來。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亦在網誌發文指,控制疫情一直是特區政府的頭等大事,是重啟經濟的重要條件。歐盟成員國剛通過把香港納入旅遊安全地區“白名單”,並建議逐步撤銷對香港的旅遊限制,反映香港的疫情漸趨穩定,抗疫成果得到國際認同。

他指出,由於香港在6月初錄得數例感染源頭未明、涉及變異病毒的本地確診病例,為嚴防疫情反彈,社交距離措施會維持至6月23日。特區政府會視乎疫情發展、疫苗接種計劃的進度,以及“疫苗氣泡”措施的落實情況,認真檢視是否有空間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並會盡快公佈有關詳情。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告訴香港中通社記者,社區內仍可能存在隱形傳播鏈,若希望將13天本地“零確診”長期維持,必須要靠所有人3方面的努力,包括持續做好防疫措施、遵守“限聚令”等防疫安排,以及接種疫苗,“三管齊下讓香港長期維持‘清零’,回歸正常生活。”

香港總商會憂無法『通關』令本地經濟一沉不起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20日表示,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疫情下香港已損失6000億港元,若長期無法恢復免隔離通關,香港經濟可能一沉不起。

香港總商會於1861年成立,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商會之一。梁兆基當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屬於細小和外向型經濟體,如果無法恢復免隔離通關,香港經濟難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嚴重影響貿易、旅遊及運輸等行業,特別是航空業不能像其他地區般開設國內航線。

他指出,零售、酒店、餐飲及服務業的復甦進度緩慢,其中零售及餐飲業的營業總值較2020年收縮約三分之一,強調香港無法依靠財政儲備支撐經濟增長,而市民廣泛接種新冠疫苗達致群體免疫,是唯一較為可行的方法。

“香港的疫苗接種率持續偏低。”梁兆基表示,商界推出鼓勵市民接種疫苗的抽獎活動是雙贏方案,既能幫助經濟復甦,亦可以令市民恢復部分社交活動;香港總商會早前已推出總值逾3000萬港元的抽獎活動。

不僅商界向市民提供接種疫苗誘因,演藝、文化界亦響應特區政府的“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活動。香港青苗粵劇團創辦人杜韋秀明推出“打疫苗看青苗”活動,向已接種疫苗人士送出1000張粵劇演出門票。

同日,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到訪九龍塘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了解少數族裔市民接種疫苗情況。陳肇始表示,很高興知道逾60名少數族裔市民參與本次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安排的接種活動,呼籲更多少數族裔市民接種疫苗,同心為香港建立抗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