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803號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繼續推動少用膠製品
2021-07-12
【特稿】一項有關居民環保工作現況與意見的調查結果推算出,本澳每日消耗最少29萬個膠袋,一年產出不少於1億個膠袋,相比膠袋徵費實施前,本澳每年膠袋消耗量高達4.5億個有減少3/4;但使用1億個膠袋,數字上作仍驚人,也仍需要繼續加強宣傳、教育居民,減少使用膠袋。
由本月初群力智庫公佈的「澳門居民環保工作現況跟意見」問卷調查報告顯示,過去3個月有超過6成6受訪者每周使用3至8個膠袋,並推算出,本澳每日消耗最少29萬個膠袋,一年消耗不少於1億個膠袋。膠袋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方便,同時也為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由於一般膠袋降解要花上數10年,分解出微塑膠粒會對土壤、海洋造成微塑膠粒污染,或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最終由人類共同承擔後果;限制使用膠袋、即棄/一次性膠餐具,成為了世界環保政策的主流,本澳亦推行了膠袋徵費計劃,零售行為,除了濕貨及非預先包裝的鮮活食品,一律不提供免費膠袋,實行用者自付,期望透過經濟成本的增加,減低市民對膠袋的不必要消耗。
實行《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1年半以來(自2019年11月18日正式生效),市民對膠袋的使用習慣,在數據上有減少,以上述調查推算,目前年消耗1億個膠袋,相比此政策實施前年消耗4.5個膠袋,使用量大幅減少了約3/4;部份超市、零售店,有將膠袋收益捐出;在市面觀察所得,市民在零售行為中,除了到街市買餸,在一般乾貨購物時,大部分市民都會自備購物袋或重用乾淨的膠袋;較難避免使用膠袋的時間,一般是食物外賣、街市買濕貨或蔬果等;但使用量比以往都有所減少,以前煮婦買餐餸一手5、6個膠袋,目前可能減少至3個左右,有時水果檔為未有預先包裝的水果主動提供膠袋,消費者會拒絕,將兩樣水果放在同一個膠袋;本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經過一年多,漸漸養成。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即棄膠製品的宣傳和教育上,仍可再下一城,例如政府計劃明年限制提供一次性餐具、膠飲管等,值得推動,不過要考慮有外出用膳上班一族和旅客的需要,保持用者自付的原則,為有需要者留一個出口。
環保工作的前題是,不要濫用,盡量少用。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