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10號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疫下餐飲業營運實況不容樂觀
李蔭良倡推短期緊急援助措施 建議辦多類型美食節活動搶客
2021-07-20
【特訊】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表示,疫情期間澳門餐飲業經營受到嚴重的打擊,尤其因近期廣東省疫情反覆的影響,對餐飲中小企可謂是雪上加霜。眾多商家難以負荷因反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面臨嚴重虧損,甚至是結業。澳門“世界美食之都”美譽的發展,都會面臨大規模流失成員的風險,現時餐飲中小企的營運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即使政府為刺激本地消費,開設了電子消費卡等消費補貼計劃,市民的消費意欲仍沒有顯著的提升,商家每日都面臨著營業額下滑、資金不足、店舖租金成本難以負荷、顧客流失等壓力,為此建議政府提供更簡便的免息貸款及直接補助相關扶助計劃,例如直接補助餐飲從業員收入,從而幫助餐飲中小企減低人力成本壓力,渡過難關,更是達到“保就業”的共同目標。此外他亦建議政府主導博企舉辦更多美食節或美食嘉年華活動,加強澳門餐飲中小企的參與程度,亦可令澳門市民在疫情期間有更多娛樂消費的好去處。
外賣平台食物安全須監管
李蔭良稱,本澳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外賣食品場所如雨後春筍湧現,特別是電子外賣平台(APP)經營的非實體外賣食品場所。因為即使沒有飲料及飲食場所牌照、商業登記甚至沒有實體店的外賣食品場所,亦可以在外賣平台上註冊帳戶以網店模式經營,缺少有關執法部門同法例的監管,容易導致食安問題的發生。同時「一店多開」也是其中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存在不良商家在被勒令停業後註冊另一網店名稱繼續經營,對澳門市民的食物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此他促請市政署對外賣店進行立牌管制,令經營者有法可依,外賣店亦能享受到應有的權益和福利,消費者的權益都可以得到法律保障。他更認為外賣平台相關法律法規存在較大的落差或真空,建議針對電子外賣平台經營的非實體外賣食品場所,納入要求登記的外賣食品場所範圍內,實名登記避免外賣平台默許或鼓勵商戶「一店多開」,保障食物安全。
順應發展規範化推廣智慧餐飲
李蔭良認為,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和移動支付的蓬勃發展,智慧城市、智慧餐飲成了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餐飲業需堅持配合本澳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動智慧餐飲的發展,從而全面提升商家運營效率及減低運營成本,助澳經濟數字化轉型,在開源、節流、管理三方面解決餐飲業人手不足、倉存耗損大、營銷推廣不精準、財務數據不清晰等問題。本澳在澳門特區政府及經科局的支持下,從2018年起致力推動智慧餐飲的發展,智能餐飲系統至今已完成5成的行業普及,發展情況達到全國城市智慧化排行第一,智慧化發展迅速但法律亦存在相關的漏洞,外賣平台存在資金操作不當、拖欠商戶經營款項等不良不法金融行為,他建議政府立法監管,將相關電子交易納入金融監管範圍,為澳門智慧城市的蓬勃發展助力。
做大餐飲業需發揚本澳美食文化
李蔭良表示,澳門作為享譽世界的“美食之都”,美食已成為澳門的城市特色,中西南北美食式式俱備,從街頭小食到星級酒店佳餚,不同風味的餐館匯聚成為澳門的一張張名片。除了風味獨特的澳門菜及來自大江南北的中國菜外,更有極具風情的葡國菜等來自世界各地的風味美食;除了具有多年歷史的傳統老字號外,更有海內外新興商家及網紅連鎖店進駐於此,玲琅滿目。已成功舉辦20屆的澳門美食節亦成為了澳門的又一名牌活動,除了“引進來”,澳門餐飲商家亦踐行“走出去”的宗旨,不僅限於參與澳門政府舉辦的各大型展覽,更是帶領澳門餐飲品牌走出澳門擴展至內地,甚至是海外,參加各類型展覽打造屬於澳門獨特文化的“澳門美食街”。至此,眾多澳門餐飲商家更是獲得「中國飯店金馬獎」、「美團點評黑珍珠餐廳指南」、「法國廚皇國際美食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世界美食欄目星級推介」等的獎項殊榮,令澳門的美食揚名海內外,充分展現澳門獨有的多元飲食文化。
餐飲業要發展須標準化管理
李蔭良指出,本澳的社會結構有些特殊,澳門餐飲業的管理上仍存在可進步的空間,建議推行餐飲企業管理標準化——餐飲標準作業程序(SOP),從而帶動澳門餐飲業與金融接軌,有助於餐飲中小企的長遠發展。現時澳門95%以上的餐廳未被科學地標準化管理,令投資方缺乏的信心,難以促成雙方之間的合作,導致餐飲中小企難以與外來資本進行有效對接。同時隨著大灣區的政策,在本澳餐飲企業謀求“走出去”的時候,內地優秀餐飲亦在不斷湧入澳門市場,他建議澳門餐飲業為求進一步的長遠發展,必須進行餐飲企業的標準化管理,有效改善產品出品品質不統一、服務水準參差不齊、衛生管理產生漏洞、原料損耗大等相關問題,落實做好標準化、服務品質、培訓等相關工作,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以及經營效率,從而提高澳門餐飲業在本地,甚至國內外的競爭能力,吸引更多國內外資本進行對接,令澳門餐飲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