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跑道上的中國人

2021-08-03

【特稿】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排名第一並打破亞洲紀錄,成為首位站上男子百米決賽跑道的中國人,他在決賽中並獲得第六名。

「蘇教授,我們以你為傲!」遠在東京賽場千里之外的廣州,暨南大學80多名師生在學校一起觀看了比賽的直播。蘇炳添的啟蒙教練楊永強說,蘇炳添初二的時候學習成績不算好,每天放學後被老師留下來進行例行的「留堂補課」。

為了逃避補課而進入田徑隊的蘇炳添「歪打正著」,他的短跑天賦迅速展現出來,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中國短跑和亞洲短跑的第一人。2018年10月,蘇炳添在暨南大學邵逸夫體育館,為100名學生開課講授短跑技巧,這也是他以暨南大學副教授的身份上的第一堂課。此後,只要訓練之餘有時間,蘇炳添都會回到暨大開課,為學生講授科學運動等話題。一名暨大學生說,蘇教授的課「逢開必爆」,每次都被「秒殺」。

2019年,蘇炳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體育科學》期刊中發表了一篇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100米短跑:回顧與展望》。在這篇論文中,蘇炳添和共同作者一起,回顧了2010年以來中國男子100米短跑的發展。論文中,一張《2010-2018年中國男子100米短跑最好成績示意圖》引人矚目——從2010年10.21秒,到2018年的9.91秒,這條折線波浪向上,見證了中國短跑的跨越式發展。

在記者看來,東京奧運會到目前為止給人的最大驚喜,不是金牌與紀錄,而是越來越多有「書香氣」的體育人湧現。射落首金的楊倩是清華的大三學生,中國代表團男旗手趙帥是西南大學的在讀博士,舉重冠軍石智勇是寧波大學的研究生,女籃主力邵婷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在讀博士…。

因為疫情的原因,東京奧運會記者與運動員的接觸無法達到過去那麼「親密」,但即便是混合區寥寥數語的採訪,也是妙語連珠、金句迭出。「學霸」過暑假,「順便」參加奧運拿個金牌——這當然是一句戲言,但腹有詩書的奧運冠軍,正在成為體育界的一股清流,甚至主流。健康、陽光、有文化的他們,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偶像。

而蘇炳添這樣將研究與訓練完美融合,在體育上突破極限,在學術上攀登高峰,不正是「體教融合」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絕佳詮釋嗎?

人類的自我超越永無止境,人類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

王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