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僅一嚴重不良事件認與新冠疫苗相關

中心:死或嚴重傷殘方可索賠

2021-08-19

當局至今判定逾一千七百宗不良反應與疫苗接種有關。(資料圖片)

【本報訊】應變協調中心總結新冠疫苗接種情況,至今收到的不良事件通報中,經判斷為疫苗副作用的輕微不良事件有逾一千七百宗,而嚴重不良事件僅一宗判定為與接種疫苗相關,涉BioNTech 的mRNA疫苗。又表明只有死亡或嚴重傷殘才可索賠。

截至昨日下午四時,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五十六萬八千八百六十三劑,已接種人數共有三十一萬三千五百三十八人,當中完成兩劑的有二十五萬七千一百七十四人。至此,當局累計收到二千三百八十八宗接種疫苗後的不良事件通報,當中八宗為嚴重不良事件。

嚴重不良事件中,五宗涉及BioNTech的mRNA疫苗。只有前日提及的一宗十七歲男生出現心肌炎,判定為與疫苗相關。最新的廿七歲女子心肌炎個案則跟進中。其餘三宗則無關,涉及症狀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偶合)、周圍性面癱(不確定),以及葡籍律師的急性壞死性會厭炎致死(偶合)。

三宗涉及國藥北京的滅活疫苗,全被判定為與疫苗無關,包括涉腦炎(偶合)、右下肢蜂窩織炎(偶合),以及血小板減少症(不確定)。

至於二千三百八十宗輕微不良中,當局認定為與疫苗相關、由疫苗引起反應的,國藥的佔一千一百一十一宗,BioNTech的佔六百三十七宗。判定為偶合事件或不確定的,國藥為四百六十八宗,BioNTech為一百四十一宗。

就相關醫療費和保險方面,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說,非偶合事件,政府都會負責相關醫療費,而疫苗保險涵蓋賠償範圍,只包括被判定和疫苗相關的死亡和嚴重傷殘事件。

有傳媒指出官網資料列明八宗嚴重不良事件均不關疫苗事,與上述說法有出入。戴華浩解釋,小組評估結果恰好遇上今波疫情爆發,工作人手受影響,會盡快處理、「跟緊啲」。

下調國藥接種年齡? 等內地

衛生局與教青局正謀劃向非高等學校學生開展外展疫苗接種,唯目前本澳使用兩種中,僅mRNA 疫苗(BioNTech)最低接種年齡為十二歲,而滅活疫苗(國藥中國生物北京)目前最低接種年齡為十八歲。

有傳媒再次問及會否跟隨內地下調本澳的國藥疫苗接種年齡至三歲。戴華浩重申,內地目前批准的僅限緊急使用,縱數據相當好、安全和有效,但國家藥監部門未就此發出正式批准和指引作常規使用。當局會續留意等待,有批文後再考慮。

溝針還要研究討論 暫不允許

此外,當局有收到已接種國藥疫苗人士冀「溝針」以符欲前往地方的認可疫苗入境標準。戴華浩指,雖相關人士有出境需求,但基於現時「溝針」的安全和有效性,暫未有一個可行方案,故不允許。

戴華浩強調,「溝針」需要有充足數據才可做,當局續收集相關研究數據和討論中,希望盡快確定有相關做法,因這也關係第三針,以及「溝針」適用人群等。至於未打針的則沒此方面問題,可直接選擇西方普遍認可的BioNTech。

至於早前一名成功自行「溝針」人士,當局一直有跟進,情況良好,沒特別情況。戴謂,由於只屬個案,無法作科學結論,故不會作抗體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