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粵澳取長補短共建美好橫琴

2021-09-15

陳溥森

【特訊】根據《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規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遵循「粵澳雙方合作建設」的原則,結合橫琴的客觀現實情況,對合作區進行分區分類施策管理。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這就意味著在「一國兩制」之下,粵澳兩地在橫琴的深度合作,在現階段無論是在資源稟賦抑或是在發展基礎的問題上,在體制、法律、行政等領域中確實存在著差異。認為,兩地既然有不同,則表示兩者在不同方面存有優劣長短的區別,彼此揚長避短、優勢互補開展合作,則雙得益彰。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橫琴深度合作區將重點推動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激發市場活力,為促進澳門經濟多元注入新動能。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動。問題在於,這些問題現時仍不同程度地在規劃與制度體系的框架內受到限制。陳溥森指出,「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恰恰有利於上述問題的破解。

陳溥森表示,《總體方案》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指明了清晣的方向,初衷就是為澳門的産業多元發展搭建一個新平台。開展跨境民生領域合作的探索,較為容易率先打破傳統體制的缺口,推動規劃的暢順銜接。現時的有利條件是,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一國兩制」與世貿組織單獨關稅區,以及自由港和長期以來與葡語系地區市場建立起來的緊密聯繫。只要澳門能掌握和利用好這些獨特的優勢,就可揚長避短在國際推介、招商引資、產業導入、項目建設等方面產生影響和發揮作用。近年來,澳門正不斷地加大政策力度,與廣東攜手開展醫療和社會服務及民生公共服務,不斷創出類似“澳門新街坊”之類的新經驗,成績有目共睹。

然而,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畢竟剛在日前才正式公佈,人們對方案的了解與認識始終要有一個過程,對一些問題存在疑慮擔心亦很正常,例如有商人對政府關於地産項目與實業項目約用地政策取向不清楚;有人對投資項目回本獲利的稅務要求不清晰;有人對在大數據下個人信息資料難受保護表示擔心;亦有年青人對扶助青年創業覺得誘導因素不大;也有人對雙向開放證券投資和理財產品的細則理解弄不明。凡此種種,陳溥森建議當局都應做好宣講解釋工作。他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需要兩地政府用大局意識與細緻謀劃共商共建共管,讓所有的持份者對方案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明確方向積極參與,才能在共建中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