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78號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

2175算什麼?

照顧者津貼何去何從

2021-10-08

澳門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雙老照顧家庭以及失智老人的照顧問題越來越受社會關注。

社工局表示,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只是特區政府在照顧者支援政策方面其中的一項措施。

社工學者蘇文欣認為,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未能達致最大效益。

立法議員蘇嘉豪早在書面質詢中批評,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定位模糊、範圍保守、標準粗疏、檢討不清。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表示,照顧者支援服務當中,最困難的是發現需求,「唔知自己己經壓力『爆煲』」。

2175元照顧者津貼自推出以來,社會有不少批評

澳門扶康會去年六月發佈《澳門智力與精神殘疾人士照顧者的照顧負擔》研究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在本澳照顧智力與精神殘疾者的人士中,有三成二照顧者有中度至高度抑鬱,四成七照顧者有中度至高度焦慮症狀。報告結果反映,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援未有成熟的應對,面對護理負擔及缺乏足夠經濟支援,是引致抑鬱及焦慮關鍵因素。

特區政府去年11月推出「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向重度或極重度智力殘疾人士 (包括程度不分級別者),以及不能自行坐立的長期卧床人士的照顧者發放每月2175元津貼。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將於今年11月結束。社工局表示,當局將在完成先導計劃後,根據原定目的對計劃進行檢討,特區政府將適時對外公佈檢討結果以及先導計劃的存續問題。

據社工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15日,當局共收到226份申請表,其中119宗個案符合發放要件,71宗不符合,餘下36宗尚在審核階段。申請未能獲批的原因主要包括個案不符合計劃章程規範的經濟狀況、自理能力缺損程度等。

照顧者津貼定位模糊 與社會期望存落差

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只限兩類人士申請,與社會期望有落差。立法議員蘇嘉豪早前提書面質詢批評,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定位模糊、範圍保守、標準粗疏、檢討不清,排斥了一直提出實際訴求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家庭,以及同樣備受憂慮的雙老照顧家庭。而至今當局也沒有闡明,到底計劃定位是純粹按家團經濟狀況的特定扶貧措施,抑或配合其他照顧者支援政策,長遠用以肯定照顧者的社會地位和貢獻。

蘇嘉豪又表示,照顧者先導計劃其中設定了家團經濟狀況門檻,排除了不少非屬貧困但同有殷切實際需求的照顧者,被質疑將政策定位矮化為特定扶貧措施,與其他經濟援助政策分工不清。若只屬「貧窮照顧者津貼」,照顧者每月僅得2175澳門元,為履行申領責任而又無法外出工作,依靠津貼根本不能糊口。

社工局︰兩方面為照顧者提供支援

社工局的回覆則稱,特區政府重視和認同家庭照顧者在照顧家庭成員,尤其是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所承擔的角色與作出的貢獻。正如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或地區一樣,特區政府一直分從間接和直接的兩個層面,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支援。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只是特區政府在照顧者支援政策方面其中的一項措施。

首先,在間接支援上,特區政府為被照顧者提供經濟補貼和各類服務,從而減輕照顧者的生活及照顧壓力,透過敬老金、養老金、殘疾津貼和殘疾金等,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現金津貼,並為貧困及近貧家庭提供援助金和社會融和計劃補助,以及購置輔具的津貼。此外,社工局透過設施讓與、技術輔助及財政資助,與民間機構合作,為有需要的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護理、康復治療、早療服務、融合及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小班和特殊教育班學生免費早午膳、上下課接載與課餘和假日支援服務、家居照顧、平安通服務、日間護理、展能服務、職業康復、就業補助、住宿服務、輔具借用、上落樓梯服務、復康巴士、愛心護送及免費乘坐公共巴士等服務。

在直接支援方面,特區政府為照顧者提供經濟補貼和各類服務,除在2020底開展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外,社會工作局透過與民間機構合作,為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提供個人輔導、情緒舒緩、日間暫托、院舍暫住、培訓課程、同輩互助及社交康樂等服務。

社工局在2019年時5月時表示,爭取在三年左右推出照顧者津貼,至能目前有關的籌備工作進度如何?能否如期於明年(2022年)推出正式的照顧者津貼? 社工局回覆本文查詢時稱,在2021年11月先導計劃結束後,特區政府將基於過去一年的實際經驗,包括審批個案的具體情況、評估工具的適用安排、經濟審查的標準訂定,以及照顧行為的實際內容等,對有關計劃進行檢討,並評估先導計劃的政策目標與操作安排的實踐和研究津貼在整個照顧者支援工作中的定位與作用,為有關政策訂定發展方向。

學者︰先導計劃未能達致最大效益

社工學者蘇文欣表示,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是一個好的計劃,照顧者津貼金額只有2175元「真係太少」,認為政府目前的做法只是「溫湯水式」,落實過程未能達將有關項目的效益最大化。至於這2175元是如何得出?社工局曾解釋,津貼金額定為2175元有參考鄰近地區及其他地區,並以現時澳門居民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和最低維生指數的一半作標準。

蘇文欣認為,照顧者津貼應是復康服務的一部分,而非只是為面向重度殘障以及重度弱智。照顧者津貼除了是向照顧者提供金錢上的支持,「等佢哋開心少少」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被照顧者的照顧質素,減低院舍的服務需要,更希望通過計劃擴展到長者服務,達到原地安老,不需要去院舍。他指出,澳門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已逐漸明顯,失智老人的數字亦一直增加,現時澳門亦沒有專門為失智老人而設的院舍,只能靠身邊人照顧。

蘇文欣表示,無論是智障、殘障、長者服務都是不讚成院舍的,院舍只是最後一步。而當社會減低對院舍的依賴的時候,「當中所產的經濟效益已經賺咗好多,而且由親屬,個人式的服務,服務質素係好好多。」然而,「咁低人工的方式,好難做到專業式的照顧者。點解唔可以用最低工資作為參考線?」如果津貼足夠聘請專人去照顧時,亦可以釋放勞動力。他說︰「照顧者津貼係好的計劃,但落實過程未能達到真正想達到的目的。無計條數,減一個院舍位可以慳幾多錢,點解唔將個筆錢放入去(照顧者津貼)呢?」

除了經濟上的支援之外,照顧者的喘息服務更為重要。社工局表示,南區照顧者支援服務中心於2020底設立,截至本年5月,共為約270名服務使用者提供到戶式的照顧、護理和康復服務,中心亦正逐步開展對照顧者的支持工作,包括舉辦培訓課程、實地指導照顧方法,以及提供社區資源訊息等。有關工作目前處於開始階段,未來將會因應需要予以擴展。社工局亦將聯同其他相關的民間機構,透過個案接觸和社區宣傳等方式,持續向照顧者及市民大眾推廣包括暫托、暫宿和其他照顧者支援服務的訊息,以使照顧者在需要時可以善用有關資源。

照顧者支援最難是發現需求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表示,照顧者支援服務當中,最困難的是發現需求,「唔知自己已經壓力『爆煲』」。很多照顧者經常會高估自己的伸張力,「以為辭咗工就掂,但辭咗工,24小時對住,壓力仲大,好容易患精神疾病。」而且很多照顧者亦不清楚政府有措施可以幫助自己舒緩壓力,認為政府應該要加強宣傳。

另外,照顧者很多時用錯的方法去照顧被照顧者。以為照顧工作千篇一律,而且自己是最熟悉情況,又不接受別人幫助,常常獨立承受壓力,有困難亦不為人知。潘志明表示,明愛有舉辦照顧者培訓課程,希望透過教授正確的照顧知識,從而增加照顧者的照顧技巧以及減輕照顧者的多方面壓力。潘志明又希望未來推動社區基層健康,減輕對醫療系統及家護服務的需求。降低照顧者津貼的門檻,讓更多照顧者受惠,促進原居安老的政策落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