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950號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盼望之地

──澳門痳瘋病醫療史

2021-12-31

80年代初的七苦聖母堂正門入口處還未裝上門簷

1930年九澳痳瘋院舍擴建新平房的紀念石碑現存於舊教堂內

文獻檔案印證1885年九澳建成痳瘋院舍後將北沙欄的女患者遷至該處

曾是小教堂後用作為院友康樂室的平房修復回原貌

日前第三批新增十三項不動產項目被評定,當中包括有被評定為具歷史藝術價值的路環九澳聖母村七苦聖母小堂,和建築群的九澳聖母村原痳瘋病院舍及康樂室舊址。文化局指出,文化不動產是澳門文化歷史重要的一頁。

  為讓大眾對九澳聖母村的歷史、包括七苦聖母小堂和原痳瘋病院舍有更好了解,當局舉辦了名為『盼望之地──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的專題展覽,內容中有很多圖文資料、影像,述說了九澳聖母村的歷史和建設原由。

 『盼望之地』正是九澳聖母村建設的主因,因聖母村為昔年的痳瘋病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文化局所出版的『盼望之地』專題展覽書刊內的引言指出──痳瘋病是人類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從前被視為具高傳染性的絕症,雖然今天是可治癒的疾病,不足為懼,但卻曾給澳門的公共衛生系統和居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在人類應對痳瘋病的歷程中,澳門是亞洲地區最早建立痳瘋病院舍之一。

為病患者帶來生存期盼

 九澳聖母村是痳瘋病醫療史上重要的一頁,現時已修復的村內建築物群,是在上世紀卅年代建成的,而澳門對痳瘋病的治療歷史,則在十六世紀已開始。於一五六八年,耶穌會在澳門創辦澳門仁慈堂,設西醫院;並在醫院內設有專門治療痳瘋病患的診所,隨後因患者增多,診所難應付需求,仁慈堂便在當時的澳門城外,望德堂坊區興建了一間專門收容治療痳瘋病患的醫院,名為聖拉匝祿痳瘋院,直至一八九六年該醫院才關閉。望德堂區內有瘋堂新街、瘋堂斜巷等街道,都因昔年該處有專門的收容痳瘋病患的醫院、居所。

  除教會以仁愛之心照顧治療痳瘋病人外,澳門政府亦極為重視對痳瘋病患的治理。在一八七八年,當時的澳門政府在小橫琴北沙欄設置痳瘋院舍收容病患者,至十九世紀後期,因城市發展和衛生環境需要,將聖拉匝祿痳瘋院的患者全遷入北沙欄痳瘋院舍,而為了分開男女患者,於一八八五年在路環九澳增設新的痳瘋院舍,專門收容女患者,並將北沙欄院舍的女患者全遷至該處。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北沙欄院舍關閉,九澳院舍就成為唯一收容澳門痳瘋病患者的地方。

澳門對痳瘋病治理始於十五世紀

 在一九三零年,九澳痳瘋病院舍增建平房,成為現時所見的五座小屋群,並在卅年代初設置了小教堂。慈幼會意大利神父胡子義於一九六三年來到九澳痳瘋院服務,與當時的院友們共同決議,將九澳痳瘋院更名為『聖母村』,寓意聖母瑪利亞的助佑,聖母村是個大家庭,院友互稱兄弟姊妹,友助互愛,共同建設家園。

 聖母村現時的七苦聖母教堂,是於一九六六年初興建,由當時的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戴維理主持奠基及建成後的祝聖儀式,在七苦聖母教堂啟用後,原小教堂改為康樂室,『盼望之地』專題展覽就是在此舊活動中心及毗鄰一小屋內舉行。

歷史檔案述說聖母村

 隨著醫療進步,澳門痳瘋病患者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基本已痊癒,癒後的院友多仍留在聖母村生活,澳葡政府隨後將聖母村交由社工局管理。於一九九二年將女患者宿舍改為九澳老人院,收容已痊癒的長者,九澳聖母村的醫療照料任務亦結束。

 雖然九十年代聖母村已非痳瘋病院舍,澳葡政府仍相當關心居此的痊癒長者,九十年代初,時任『末代澳督』韋奇立曾親訪此處慰問院舍長者,並一同用膳,後更著當局改善相關設施,維修院舍,讓長者有更好的生活環境,直至長者院友相繼離世,聖母村院舍被棄置,於失修多年後,經文化局進行修復並活化,延續聖母村設建時的仁愛精神,成為活力的『盼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