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976號

2022年02月01日

星期二

青洲修車行、劏車場與民為鄰

居民長年投訴無門

2022-02-01

廢車場問題困居民

青洲區內有大量修車廠

修車廠與居民為鄰

遷入專門而設的建築物有助減低對民居的污染

圖、文﹕苓子

澳門的生活質素,受到不同方面的外在、內在因素挑戰,要安居不容易,光污染、噪音,還有空間污染等問題;當中不少是歷史遺留、行業發展、分區發展、人口增加、法律法規未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等有關。身在澳門,要安居不容易,以至比較偏的區分,居民一樣受到各方面問題的威脅,青洲區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多年來,青洲的都市化發展未有落實,居民持續受到區內不同的環境問題困擾,其中一個最大成因,是區內滿布修車行、劏車場,運作過程產生的污染對居民生活及環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居民接近20年來,生活環境都未如理想,有些苦況,更加仿如人間煉獄。

青洲區內修車行、劏車場比比皆是

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不少過往的工業、行業都在澳門息微,有部份則遷到較偏的區分或內巷經營,減低租金支出,有部份行業,由於屬高污染、高噪音行業,營運期間會為附近環境、民居帶來影響; 修車行、劏車場便是其中一員,該類商戶,尤以集中青洲區內為主,由聖若瑟大學至青洲巴士總站方向,沿路的地鋪,基本上都是修車行,還有汽車美容、為客人提供洗車、車輛局部翻新等的服務,區外居民,可能無法想象,該類場所的運作對於樓上民居帶來的身心困擾。

基於歷史原因,澳門欠缺系統的城市規劃,在青洲區,集中了較多的修車行、劏車場、廢品回收店等污染行業,運作過程產生的污染對居民生活及環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而另一方面社會大眾亦有車輛維修、處理廢舊車輛等的需求,但礙於本澳至今仍未有修車場的發牌制度,以致居民生活與業界經營的矛盾一直存在。本澳機動車輛由回歸初期112758輛增至2021年第3季,汽車及電單共有245963輛;隨著車輛數目遂年增加,帶動汽車維修、汽車美容等服務的需求,全澳有約509間修車行,當中83間涉及噴漆、焊接和鍛造,細分為48間焊接和鍛造、23間噴漆、12間包含噴漆、焊接和鍛造。修車場在噴漆、焊接等的過程中,容易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汽車噴漆工序除了異味難聞外,由於汽車噴漆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各種有害的有機溶劑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且有機溶劑、油漆等是易燃易爆物品,存在一定風險。還會不時有洗車廢水隨意排放,造成污水橫流影響環境衛生,甚至將廢水排放到公共街渠,而洗車廢水中含有油類、有機物、洗滌劑類等污染物質,如不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路邊雨水渠,必然對水體造成污染,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上述問題,每日困擾青洲區內的居民,但是,居民和青洲坊會,甚至有不少議員先後多年以來,都向政府反映過區內這些行業營運的問題,如今接近20年,問題依舊。

法律滯後居民投訴無門

青洲坊會指,《機動車輛修車工場的運作和發出准照規章》自1998年草擬以來,至今已有23年,目前仍未有任何進展。坊間期望透過法規,規管修車場因噴漆、燒焊、噪音、污水等而造成的環境衛生及消防安全隱患,以及規管新開修車場經營者須遠離民居經營等,可惜法規至今仍未見出台。2017年檢討《行政條件制度》希望透過行政准照制度解決修車場的問題,惜仍未有消息。

相關制度規定,僅規管修理機動車輛場所的營業時間,及易燃物品是否適當存放等,但對於經營場所位置是否合適、廢棄物處理是否妥當、廢水排放是否有相應設施標準等都未能有效監管。目前對於修車場的監管只能由各部門如市政署、衛生局、環保局及消防局等執法部門,透過現行法律法規如噪音法、防火規章等對修車場的營運進行規管。

青洲坊會以福德新邨周邊的修車場為例,指出,可以發現修車場在內街進行修車作業,以致地面上有不少的油污斑跡、又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內街擺放車胎、廢舊車輛、雜物,長期對大廈居民生活造成影響以及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當居民向相關部門投訴時,卻因該地段屬於私人地段,《公共地方總規章》未能對之作出約束和懲罰,所受的規管有限; 居民可謂投訴無門;而這一切,都與法律滯後,久未修法有關;而《公共地方總規章》一類法律,由於私人地段作出規範,反映法律同時存在漏洞,無助居民緩解問題和終止問題,助其減輕所受的影響和折騰。

另一邊廂,政府的控車手段,近年間接加劇了上述情況,政府近年推出控車措施,包括縮短驗車年期、資助淘汰二衝程電單車、收緊車輛尾氣排放標準、調升違例罰款金額等,再加上“天鴿”、“山竹”風災,導致不少車輛報廢。據統計,2011年共註銷機動車輛(包括汽車和電單車)7841輛,至2020年共註銷機動車輛10014輛,加劇社會對廢車場的剛性的需求。青洲坊會認為,由於現時未有專門針對廢車場的管理法規,當年討論的《機動車輛修車工場的運作和發出准照規章》發牌和監管範圍並不包括廢車場。目前對於廢車場的監管只是按公共地方總規章、衛生、消防條例等來執行,致使不少廢車場的經營運作變相不違法但不合理。

在鄰近青洲山體位置,有不少的廢車場,過去坊會增加傳媒反映,廢車場存在對居民生命財產威脅的危機,例如廢車場內破爛的廢車、輪胎及零件堆積得猶如「積木層層疊」一般,高度疊到近大廈2樓般高,讓周邊住戶膽顫心驚,也危及途人、路經車輛的安全。與此同事,廢車堆疊的情況容易導致蚊蟲孳生,在潮濕多雨的季節,周邊住戶需要長期緊閉門窗,嚴重影響區內的衛生環境,衍生蚊患、鼠患問題。廢車場緊貼民居,與青洲山相連,過去曾發生青洲山上的廢車場曾因廢舊電池和汽車零件短路自燃,釀成火災並波及修道院,可見廢車場的經營運作對青洲山的文物生態、自然生態等都構成極大的威脅。有部分廢車場鄰近燃料中途倉,若不幸出現任何事故,將對整個青洲造成威脅;而青洲燃料中途倉搬遷的問題,也未見有具體時間, 多重問題夾集並且多年來,居民、坊會投訴無門、束手無策,只能繼續忍受。

建議政府採取手段平衡回收業、廢車場及修車行

去年,爛鬼樓巷一低層大廈地舖的汽車噴漆工場,由於在噴漆環節未有處理好,有居民多次吸入由工序中釋出的化學物感到不適報警及送院,其向坊會、聯合發動住戶力量向政府部門求助等,事件獲經濟局、消防局、工務局等多個部門聯合行動處理,不過,只是暫時停止其有關工序直至改善;未有要求其遷離,反映出,其威脅依舊存在;不論是青洲、市面內分散於其他區份、內巷、內街的修車行、汽車美容,對於民居、居民生活、健康仿如一個地雷,不知道何時會觸及和爆炸,產生對社會、居民的危害。

社會一直有聲音要求政府做好相關場所的規劃以及發牌制度,既滿足市民對車輛維修服務的需求,亦能減少對居民的影響,以及滿足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青洲坊會指出,早前特區政府提出澳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宜居城市”是未來的主要任務之一,建設宜居城市不單是政府施政目標,同時是居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建議政府應採取手段平衡回收業、廢車場及修車行、當中在汽車維修、氣體、噪音等污染環境的經營活動與社區居民生活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衝突,既保障居民的生活質素,同時讓業界有生存營運的空間。其中,修車場規章討論超過20年,至今仍沒有任何消息,期望政府盡快制定明確修車場的經營守則及指引。對於噴漆、焊接和鍛造這類工序,較容易影響到週遭環境及居民生活,建議遂步遷入工業大廈,長遠而言修車場的經營條件及選址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考慮當中,以避免因修車作業造成的污染影響居民,造成業界與居民的矛盾。在出台具體規章制度前,促請當局進一步加強監管指引和提高行業自律,加強對修車場的環境衛生及消防安全進行巡查,對不符《公共地方總規章》的場所進行執罰,減低衛生及消防風險。另外,需適時檢討《公共地方總規章》以適應社會發展,包括回應大廈公共地方、開放性私人地段、大廈屬私人地段等泊電單車、堆滿雜物和垃圾,冷氣機滴水等情況,解決由於大廈公共地方並不受公共地方總規章規管,當局未能進行執罰,居民長期投訴無門,研究將分層建築物的共同部分納入規管範圍,參考香港對“公共地方”的定義,即公眾可隨時進入或在開放時間進入的,不論此等地方是否屬政府或私人財產。透過釐清“公共地方”的定義,解決大廈公共地方所出現的亂象。

《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諮詢文本當中提到,青洲、筷子基一帶劃入北區其土地主要以居住區及公用設施,以及在青洲研究增加新的居住用地。青洲坊會提到,在青洲區未來人口越漸密集的情況下,回收場、廢車場這類設施與社區居民必然會造成矛盾,政府應逐步將厭惡性設施遷離人口密集的社區,建議長遠而言,透過城市總體規劃,清晰各區功能定位,預留遠離民居的土地,集中興建厭惡性的設施,減少造成對居民的影響。《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分別於2011年及2017對進行諮詢修改但至今依然原地踏步,在2010年版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中,當時政府對青洲的其中一個發展目標為取締無牌修車場,整頓區內修車場及廢車場環境污染情況,可惜10年過去,現時仍存在多間修車場及廢車場,對區內環境生態造成污染,亦不利青洲山的保育。青洲坊會表示,過去政府在規劃發展時缺乏整體規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造成了各區發展資源配置不均的現象,促請政府能盡快落實規劃,推動青洲區逐步完善發展,善用已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土地,盡快開展收地及清遷程序,合理規劃利用有關土地,改善社區環境,將青洲打造成一個環山傍水的宜居新社區。

市政署: 長遠而言,需為高污染或高危險的修車工種另闢適當場地

市政署管理委員會代主席柯嵐在一月初回應兩名議員有關修車場問題質詢時表示,市政署過去近10年共接收2471宗有關修車場的投訴,其中涉及佔用公地的最多,佔總數的6成1;環境保護局近10則收到486訴個案,當中約4成涉及噪音問題。並指,車輛維修的需求量大,但始終沒有專門地方供行業運作,長遠而言,需為高污染或高危險的修車工種另闢適當場地,令行業有條件經營;對准入社區的修車工種,進一步訂定預防和控制污染等方面的條件。市政署將連同工務、環保、消防、衛生等各相關部門共同推動有關工作。修車場及汽車美容業對民生的影響,始終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