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催生孩子是否合適

2022-04-19

【特稿】本澳出生率低問題,除了社團關注、連政府及行政長官都關注及重視,4月12日行政長官答辯上,行政長官開腔呼籲「議員帶頭生育」為本澳新生人口出一分力。此番「生仔論」引來不少市民在各大網上平台、媒體網站相關新聞中留言,有網民指「土地問題」(住屋)是目前不想生育的主因,另有網民指「失業、經濟、無人照顧小朋友」而影響生育意欲;亦有網民認為,生育問題是個人問題,不應該推向政府。如今這一代生育意願低,是單純粹經濟、照顧的人手、住屋等硬件問題引致,還是個人享樂主義、不育主義,成因不同,針對的政策也截然不同,不要盲目催谷。

行政長官在4月12日立法會答辯上指出,近幾年本澳生育率偏低,去年更低;對於生育率低的主因,不少網民異口同聲指出是「土地(住屋)」問題,針對此,特首回應,已經在A區經屋戶型中增建T2型戶,但是怕到頭來後,「比了T2佢哋,還是選擇養狗仔(寵物)而不是生仔(生育小朋友)。」特首還指,議員們收入不低,鼓勵議員們帶頭生育,側面回應市民經常指的「經濟」原因影響生育意欲;自4月25日起,本澳推出菲律賓籍家傭先導計劃,符合要求(照顧病患、65歲以上長者或3歲以下幼童)可以向勞工事務局及治安警作出申請,該先導計劃尚未開始,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輕微舒緩家傭荒的方法之一,未能即時提高居民生育意欲,都能協助舒緩有幼童的家庭在照顧上的壓力。亦有網民指,「目前經濟不景,自己份工都不保,如何諗生育!」,特首回應指勞工事務局正積極進行有關工作。到底,市民真係唔想生、還是找藉口在推搪!?

回想,生育率低問題在疫情這兩年來,比較明顯,疫情前,生育率已經出現回落。2018年新生嬰兒共5925名,按年減少604名;出生率為9.0‰,較2017年下跌1.1個千分點,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17.2;2019年新生嬰兒共5979名,按年增加54名;出生率為8.9‰,較2018年下跌0.1個千分點;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06.5;2020年全年新生嬰兒共5545名,按年減少434名;出生率為8.1%,較2019年下跌0.8個千分點,新生嬰兒性别比為107;2021年全年新生嬰兒共5026名,按年減少519名;出生率為7.4%,是自2005年以來最低。

近4年數據反映,出生率在疫情前已經開始下降,當時還未有新冠疫情、聘請家傭比較容易、經濟興旺,2021年的近16年來最低出生率;2018年人均本地居民總收入為61.495萬元,同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67.348萬元。2021年,澳本地生產總值為2394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35.0445萬元;去年全年總體失業率為2.9%,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按年分別上升0.4及0.3個百分點;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5800元,本地就業居民為20000元。

有部分居民的收入受疫情影響大跌,但影響生育的主因,除了是疫情、住屋問題、照顧上的人力資源及社會配套等這些硬件設施和外在條件外,筆者相信,還有人口結構,例如適育年齡人口比例回落,也會導致出生率回落;站在長者或政府角度,當然希望本地人口得以延續,社會有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條件;還需要考慮,適育年齡人士的心態,假若真心不想照顧小朋友、不想花時間或資源,政府和社會有再多的社會資源,都無法打動這些人的不育主義,要研究原因,不要只會盲目催生仔!從政府角度,可以提供更好的社會配套,如學額/托額,管理好家傭市場秩序、推動企業推行家庭友善政策、增加產假/侍產假日數;推動經濟、令就業環境早日得以改善,讓市民到「安居樂業」的環境,有信心去生育下一代。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