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態文明前進

2022-05-26

【特稿】早前有環保團體及觀鳥、行山市民到政府總部遞信,反映本澳光污染日趨嚴重,已經出現候鳥數目減半情況,促請政府進一步正視光污染問題。自從大型綜合渡假村裝上照向天空的射燈,本澳光污染問題更趨嚴重,本澳需要真正研究,如何走向生態文明。

五光十色的澳門,被譽為不夜之城,換來的是光污染嚴重問題;戶外廣告燈箱整夜閃爍不停,還有建築物裝飾燈,在路氹區,大型綜合渡假村照向天空的射燈,看上去夜色熣燦的城市,背後是光污染影響生態及居民作息的問題。早前,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於4月22日世界環境日到政府總部遞信,反映在「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2」已經顯示,來澳度冬的黑臉琵鷺數量急跌,在澳門渡冬的黑臉琵鷺數目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一半。澳門環保學生聯會認為,上述數據正好印證近年路氹城光污染的嚴重程度。主因與大型渡假村、博企夜間的裝飾燈、射燈,帶來的光污染及其引致的水面反射,嚴重影響保育區內動植物的生態。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更指出,「遠至路環山林、黑沙海邊,甚至鄰近地區都可清晰見到長長的光柱;又指:科學證明光污染影響人及動植物的生長、活動。」

環保局網頁--光污染控制工作概覽中指,近年接獲的光污染投訴個案每年約佔總投訴數字的3%,整體維持平穩趨勢,2020年有74宗,2021年有114宗,以廣告招牌及戶外電子顯示屏(2020年有30宗,2021年有55宗)、以及建築物裝飾燈(包括射燈)的光污染投訴為主(2020年有34宗、2022年有45宗),有關光污染的投訴,2021年是自2016年來之冠(2016年僅60宗)。網頁又指:考慮到社會對光污染的關注,特區政府於2008年制訂了《廣告招牌、建築物裝飾燈和戶外電子顯示屏光污染控制指引》。其後,為提高指引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成效,環境保護局根據有關研究成果,分別於2011年及2014年對指引進行更新,增加了相關發光設施的控制要求及可測量的標準,有關標準與鄰近地區相若,上述指引已上載至環保局網頁供業界和社會參照。由於酒店娛樂設施是本澳其中一個主要光污染的來源,環保局指,持續與相關企業協調,進一步要求企業加強落實光污染控制指引,更好地從源頭控制有關光污染情況,當收到有關光污染投訴後會根據上述指引及投訴處理機制作出跟進,並向相關負責人提供改善措施意見,同時會將投訴及處理結果通知相關發牌部門,以便協助督促場所進行改善。指經處理後,超過6成的光污染投訴個案已有改善,而涉及非本澳之光污染投訴個案,環保局會按照區域環保合作溝通機制通報相關部門。因此,環保局認為,以上工作對控制本澳光污染具一定成效。但為何有成效,近兩年的光污染投訴數字上升、生態系統而呈現向差的一面呢?

有本地生物學者提出,國家有長期項目對生物多樣性保育或生態研究,澳門盡快開展有關研究,向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再努力。正如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指:「夜空不應成為博企的舞台。」市民及自然生態有權共享的夜空,不應該讓夜空成商業私有化;特區政府必需再正視及著力規範光污染問題,讓生態及市民作息權得到保護。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