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141號

2022年08月19日

星期五

本版新聞

MORE+

疫下一課

2022-08-19

小朋友情緒也需要關注

6月19日凌晨的今波疫情首宗個案出現後,本澳進入6個星期的抗疫期。由發現今波疫情首宗個案、至染疫人數在首4週持續急增、先後多次傳出網格化管理、7月11至22日的相對靜止管理、23至31日的試行鞏固期,抗疫過程、防疫措施,以至市民的身、心都經歷了不同階段;相對靜止期間,除了超市、藥房、街市、食店外賣等民生必需服務維持外,大部份工商活動和場所都靜止,市民平時習慣「假手於人」的服務,例如剪髮、甜品蛋糕,相對靜止期間唯有親自操刀,疫下上了提升自我生活技能的一課。

相對靜止期由7月11日凌晨至22日晚上11:59分,此期間,暫停所有從事工商業活動的公司和場所的運作,但維持社會必要運作及居民生活所需的公司或場所不受影響,只有藥房、超級市場、街市、食店外賣之類民生必需用品場所能夠對外提供服務,而且也需要嚴格遵守局方頒佈的防疫措施,包括進入人士需要掃場所碼、佩帶KN95口罩、測溫等。首階段(11-18日)相對靜止期間,大部份市民都遵從政府的防疫要求,減少外出,只到超市購物、外出做全民核酸和取外賣,但進入第二階段(19-22日)相對靜止期,市民開始出現抗疫疲勞,外出的市民相對首週的多,而市民的精神狀態及抗疫引起的情緒壓力問題亦浮現,有發生紅碼區居民與家人爭執欲企跳輕生個案。

學會調適壓力

抗疫疲勞及精神壓力問題,在過去兩年多的抗疫日子中,常有提及,不過,需要連續留家抗疫的日子,以今年最長,家人由於相處、生活習慣或價值觀之間的分歧,引發起不少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和相處問題。明愛生命熱線上在官方社交賬號中圖文包,提醒市民關注自身的情緒,有否出現抗疫疲勞以及調適的建議;例如,當出現心煩,對不確定的事過份擔憂、緊張不安、難以集中、覺得無法控制自己生活等,又或當事情出現預期而容易憤怒激動、睡眠困難,則代表壓力指數越高,需要正視及排解。但疫情下,大部份社服團體的線下服務都取消,市民要學會尋上線上服務或自身的情緒抒緩、疏導,找家人、朋友傾訴,轉換角思考、避免過度自責、為自己預留一點私人時間及空間做喜歡的事、冥想或閱讀、做家居運動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和讓壓力、情緒抒緩。

關注小朋友情緒

疫情期間,托兒所暫停服務,補習社及學校亦停課,暑期活動也取消,由於抗疫,小朋友大部份時間都是留家抗疫,由於減少了社交生活,也長期長時間留家,小朋友的情緒或會出現變化,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中,部份情緒壓力會表現出來,例如小朋友出現暴力行為,出手打其他家庭成員 、家傭、寵物、擲玩具,當出現此情況,家長需要予以阻止及了解原因,過程中,先了解小朋友發脾氣的原因,讓小朋友表達自身感受,釋放情緒,再疏導情緒,再教育小朋友如何處理和疏導情緒問題,表達情緒、感受。

長者情緒健康不容忽視

今波疫情中,有數名感染新冠長者離世,相關的消息以及留長時間在家抗疫,對於長者的情緒亦會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及影響,香港近年有調查研究發現,長者最普遍的情緒問題是焦慮和抑鬱,當中主因是與長者晚年的各種身體轉變、身體機能轉差等,誘發長者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其次是新冠疫情,長者對於資訊的不全面了解、部份長者獨居或子女成家後關係變得不及過往同住時親密,令長者因疫情,以及因無法適應疫情中的各項新防疫政策,例如進場要掃場所馬、進行快速抗原檢測以及自行上載檢測結果、或有親友離世、憂慮新冠疫情、因抗疫無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等造成的精神壓力。具體的症狀有:情緒低落、沮喪或感到絕望、感到緊張或不安、食慾及體重有變化、失眠或難以入睡、暴躁、易怒、嚴重者會有自殺傾向。當發現家中長者出現上述症狀時,家人支援不能缺少,家人可以了解長者出現此情況的原因,協助長者建立正向的思想、開解長者、保持均衡飲食、進行適量的體能活動等。

家人應相互支持

一家人相處,總會有磨擦,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夫妻之間,相處時間、意見及習慣、隔代價值觀不同,總會有分歧、有爭吵,爭吵過後還是一家人,放下高傲的面子,與家人和好,不要讓自己在情緒的漩渦中不停輪迴。疫下自身的情緒疏導、對家人的心理及情緒支援,市民都要有所認識。

多項生活技能疫下自學成達人

相對靜止管理時期,不少商業活動被煞停,市民即使有需求,只能親自嘗試自學,在社交平台,不時看見市民為家人理髮、為毛孩(狗隻)剪毛,被迫成為理髮達人;有網民留言,靠網上短片自學,雖然不完美,相信累積經驗後,會有進步。除了理髮,不少女士在家自行做簡單的皮膚護理,清潔皮膚、修眉、修甲、美甲、面部及身體磨砂、「留海」都在網上自學再實踐。

不少父母與子女透過網上教學短片,與小朋友製作環保親子勞作、小手工、烹飪等;還會為小朋友安排相對簡單/輕鬆的家務讓小朋友一同參與,例如抹枱、摺衫、洗米、製作啫喱、甜品、蛋糕、壽司等,或幫手照顧竉物。家長、小朋友的生活技能有提升、由增加參與家務,食物製作的同時,增加了小朋友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也能讓小朋友不至於停課、暑期活動停止而終日無所事事。

壓力需要調適,隨著日子逐步回復正軌,生活繼續如過往忙碌,生活、學習、抗疫壓力會持續,市民和政府都需要持續關注精神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