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制定AED配置規劃

打造宜居宜遊「安心城市」

2022-09-16

馬耀鋒

【特訊】日前本澳一名居民突發心臟停頓,幸得熱心居民救助轉危為安。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讚揚有關義舉,發揮了居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同時認為政府有必要完善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裝置設置,為澳門居民打造「安心城市」。建議當局參考國家指引,就公共場所的AED配置進行科學規劃,並就其分佈製造網上地圖;另外,又建議將AED操作等納入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臟驟停的應急處理知識,共同把握搶救的「黃金五分鐘」。

根據慢性病防制委員會公佈數據,截至2019年本澳患有心血管及相關疾病的已登記病人達11.8萬人,過去五年平均增幅達7.4%;加上本澳旅遊城市的定位,旅客眾多,亦加大了城市應對心臟驟停事件的可能性。國際間普遍認為,心臟驟停急救的黃金期是病發後的五分鐘。因此,如何讓AED廣泛分佈在城市的各個區域,並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及時取得並使用,將為本澳居民及旅客的生命安全提供多一層的保障。

馬耀鋒認為,科學規劃AED設置的合理數量及分佈地點,是真正構建「安心城市」的關鍵。他指出,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試行)》,要求地方部門就院外心臟驟停發生率、人口數量及密度等因素對AED配置進行科學規劃,認為政府當局有必要參考相關指引,對AED的步行取得時間以及平均每萬名居民獲分配數量等制定合理指標;同時建議當局應加強AED標示的清晰度,並制定本澳AED分佈的網上地圖,方便居民及時找到可用裝置。

此外,馬耀鋒表示,雖然AED被稱為「傻瓜電擊器」,但若市民不清晰AED的作用,或因未嘗操作而不敢使用,令AED未能在適當時候獲得應用,將會是本末倒置。以AED密度世界第三的台灣為例,調查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不懂如何使用AED;本澳政府與社會團體曾合作舉辦了多場AED使用工作坊,但參與尚屬自願方式,馬耀鋒認為有必要從教育入手,建議可以在非高等教育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當中,按不同教學階段教授學生AED的認知、應用以及各類急救課程,並開展恆常的入學講座,以推動AED的知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