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間兩岸政治氣候變化翻天覆地

2022-12-26

【特稿】今年適逢“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30年前,兩岸中國人秉持求同存異的精神,由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受權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

30年彈指一揮間,兩岸政治氣候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回顧兩岸關係過去30年走過的不平凡歷程,便可深刻體會“九二共識”為什麼能成為維護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

達成“九二共識”後,兩岸互動由此邁入新階段:1993年兩岸兩會開啟協商談判;2005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開啟兩岸政黨交流,並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2008年實現兩岸直接雙向“三通”,開創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局面;2010年兩岸雙方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23項協議,將兩岸關係推進到熱發展、熱交流的良性狀態。

正因有了“九二共識”奠定的政治基礎,台灣地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大會等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得到了合理安排;有了政治基礎,才能在2015年實現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

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九二共識”不僅是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石,更是兩岸關係的晴雨表。堅持“九二共識”,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否定“九二共識”,甚至頑固走向“台獨”,兩岸關係就會地動山搖。2016年前後兩岸關係的巨大落差,正是“九二共識”功能作用的最佳注腳。

2016年後,民進黨上台執政。蔡英文當局單方面否定“九二共識”,聲言“從未接受”,刻意在島內挑起爭議。根本原因是懼怕“九二共識”,迴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

但另一方面,除了來自“台獨”勢力的歪曲和抹黑之外,曾經高舉“九二共識”大旗的國民黨,似乎也迷失了方向。一些人出於種種局限,將國民黨當前的政治困境歸咎於“九二共識”,提出要對其進行“檢討”;還有的拘泥於“九二共識”的文本字眼、當時產生的具體細節等等,產生了不必要的疑慮。  回顧歷史才能開創更美好未來。當年兩岸雙方以正視問題、面向未來的政治勇氣,務實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確立兩岸商談的政治基礎,由此帶來兩岸互動交往的新氣象。30年的實踐深刻啟示,“九二共識”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也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關鍵,不容扭曲,更不能毀棄。

當前台海方向的風險挑戰和不穩定因素增多,兩岸關係更趨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加緊謀“獨”挑釁,外部勢力加大力度打“台灣牌”。國民黨應清醒認識到,兩岸關係是他們的強項,回到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上,才能重啟兩岸對話,推動兩岸關係重回正軌,共同遏制“台獨”勢力和外部勢力的政治冒險行為,繼續為兩岸人民謀福祉。(施鑫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