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安『豐收』背後的成功密碼

2022-12-26

今年海安夏糧、秋糧再獲豐收

【特訊】農業一直是海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依托“一粒米、一滴油、一隻蛋、一條魚、一根絲”五個一産業優勢,海安走出了獨具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今年,海安夏糧、秋糧再獲豐收,稻麥單産連續16年全省第一,農業品牌金光閃閃。

10月初,走進海安市開發區塹南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只見卡車裝運泥土和建材來回穿梭,幾台大型挖土機正揮舞著巨大的“手臂”,進行土地平整,開挖渠道。今年以來,開發區利用土地休作期,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新建泵站、水泥機耕路及明暗渠等基礎設施,推動細碎土地“化零爲整”。

生産經營關鍵是技術,核心是人,對于農業生産來說,亦是如此。自2019年起,海安在南通率先推出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的舉措,著力培養和認定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搞點養殖業、做點小生意的崔世松,從沒想到自己會成爲一名職業農民。剛起步時,他不懂農業生産,但如今已然成爲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人”。2015年,崔世松開始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他一邊找書本學習,一邊向農業專家討教技術和經驗。尤其是2019年,他參加新型農民專題培訓班後,真正從“門外漢”蛻變爲一名新型職業農民。

近日,在墩頭鎮的五一家庭農場,負責人陸華正在準備今年秋播的小麥種子,配水、配藥、拌種,每一個步驟都十分仔細。“好種子,才會有好收成。”正如陸華所說。他非常注重種子的質量,五一家庭農場今年種植的農麥88和鎮麥12都是經過各級農業部門層層把關、嚴格挑選和推廣種植的優良品種。今年由于天氣有利,加上優良品種,該農場的小麥畝産達到了1000斤,實現了增産、增收“雙增”效應。

手握金種子,種出好“豐”景。目前,全省141個“味稻小鎮”中,海安有5個區鎮入選。“海安大米”先後獲“江蘇好大米特等獎”“江蘇大米十大區域品牌”等殊榮。

海安農業的“高産”密碼除了良種、良法、良田之外,還在于海安積極打造走在全省前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日前,在大公鎮王院村3組張九萍的近200畝水稻田裏,兩台聯合收割機在金燦燦的稻浪中來回穿梭,不一會兒,數十噸的水稻被拉到烘乾房內集中烘乾,看著從烘乾機裏吐出的金燦燦的稻穀,張九萍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有了烘乾機,秋收再也不怕遇上下雨天。”

讓張九萍吃下“定心丸”的正是村裏的周小兵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周小兵也是王院村的一個規模種植戶,種植800畝田的他擁有烘乾機組、大型聯合收割機、大型拖拉機以及無人機等機械30多台套,能够輕鬆服務周邊大小農戶幾百戶,全年服務面積六七千畝。其中,像張九萍這樣的小規模種植戶就有五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