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471號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

扶康會期望社會多支持社企

2023-09-15

周惠儀

虹茶緣周邊產品引用展能藝術創作

虹茶緣是扶康會新設的社企

葡角提供餐飲服務( 圖自葡角面書)

葡角提供餐飲服務( 圖自葡角面書)

扶康會自2003年起,20年間先後開設了多間的社會企業,範圍涵蓋洗衣、餐飲、展能藝術。今年6月,茶飲店「虹茶緣」正式開業,藉深受年青人喜愛的「廢水」(手搖飲品),進一步拓展其社企和社會服務,為有就業需要的學員提供職業培訓、就業的機會。

澳門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指出,殘疾人士、精神康復者就業需要在職業培訓、社會企業、公開就業中多條路走,讓學員按自身工作能力及技能,找到合適的路。

透過多元化,為學員造就更多機會

本澳手搖飲品店眾多,想要在市場中分一杯羹並不容易。扶康會於今年初,卻闖入這個競爭激烈的手搖飲品市場,開設了「虹茶緣」,目的只為貫徹該會目標---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多機會。

「扶康會開設的社會企業、職訓中心都是希望以工作帶動殘疾人士以自身努力融入社會,體現他們也是社會上的一分子。」周惠儀說。

周惠儀表示,過去3年,由於疫情,扶康會轄下的社企經營都很艱難。「虹茶緣」正正是面向包裝訂單急劇下降但學員又不斷增加下,唯有思考開設更多的職訓中心應運而生,希望爭取更多的工作而開設的新一間社企。

面向殘忍又激烈的商業競爭,她坦言經營社企挑戰一定有,因為是面向市場的衝擊,市場衝擊是最大的困難。幸好,在澳門,有很多善心人,他們會通過購買產品作出幫助。她繼指除了商業競爭,學員提供服務的能力亦是一個關鍵,例如在房務工作中,殘疾學員無法自行一人完成一間酒店房的房務工作,故此正透過洽談學校、青年旅舍、政府宿舍等,為相關機構量身訂造房務服務,因為該類場所的床墊沒有五星酒店的床墊般重,學員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清潔、打掃,為學員尋找工作機會。

希望學員對職種「有得揀」

澳門扶康會於2003年5月創立,根據扶康會網頁資料,轄下現有12個服務單位,包括於2003年9月開辦的「澳門扶康會寶利中心」,專為輕至中度智障成人提供職業技能發展及就業服務;於2005年7月開辦的「澳門扶康會康盈中心」,專為中至重度智障成人以『生活經驗互動模式』提供訓練、課後和假期延展服務,以及家屬資源服務;於2007年7月開辦的「澳門扶康會怡樂軒」,在社區內提供精神復康外展支援服務及為社區作精神健康教育推廣;於2010年開辦的「澳門扶康會創藝工房」,為殘疾人士提供藝術訓練、推動及發展殘疾人士之文創產品及展能藝術發展;另分別於2012年和2015年透過社會工作局第一期及第二期《殘疾人士就業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申請計劃下,成功開辦「心悅洗衣社會企業」及「喜悅市場社會企業」、於2016年開辦「悅畔灣@南灣.雅文湖畔」社會企業、2017年開辦「悅畔灣@氹仔龍環葡韻」職訓售賣亭及「喜悅閣@旅遊塔站」社會企業,期望透過提供工作平台,創造殘疾人士就業機會,讓殘疾僱員能在受聘情況下參與工作,用自身努力積極融入社會;亦於2017年開辦「澳門扶康會朗程軒」,一所中度或以上程度男性智障人士院舍;於2017年開辦的「澳門扶康會寶翠中心」,為精神康復者提供職業訓練中心。於2018年開辦的「欣悅展能藝術工作室」主要提供展能藝術課程予不同障別人士及銷售殘疾人士文創產品等;今年6月,開設了「虹茶緣」。

扶康會轄下開設「葡角」餐廳,以土生菜為主 ,周惠儀指在開設各社企前都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以「葡角」餐廳為例,因為澳門有中葡元素、相信土生菜能夠吸納遊客;而剛開業的「虹茶緣」則以職業培訓為初心,特意以「茶」會友方式傳遞共融理念,推出周邊產品,當中有以「盛世蓮花」及「中三巴牌坊」為主題的冰霸杯,杯上的畫作均由殘疾人士展能藝術作品而成,充分融入展能藝術及職業培訓的意義與影響,發揮「1+1 >2」的慈善效應,也讓服務者得到餐飲服務及食物製造的經驗,茶飲亦可以吸引年青人,讓更多年青人通過購買茶飲多認識殘疾人士,寶利中心工場亦會配合「虹茶緣」生產各式各樣的周邊產品,並由工場服務使用者進行生產及包裝,為不同的職業崗位的學員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藉以增加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及認同感。她指,茶飲開了一段時間,效果不俗,自今年2月開始線上運作以來,至6月有超過4千杯的銷量,感謝社會各界支持。

即使商業世界競爭激烈,扶康會未有卻步,繼續積極開拓不同的項目,周惠儀指,扶康會計劃於今年底前,開設新的工場,目標是希望開展長者飯堂,既為長者提供一餐有營養的飯餐,也可以為學員提供機會,和促進青年透過參與長者飯堂義工,促進青銀共融、增加年青一代對長者生活的了解,以及透過該項目,讓學員能夠按自已的能力進行工種的選擇,而不是由中心安排工作、職種予學員,讓學員按其技能及能力有得自己揀。她比喻,就如「如魚得水」,希望魚在水中發揮到最大功能,將他們(學員)的長處放大。又指,殘疾人士即使肢體困難,都能夠工作,最重要是獲得工作。例如大肌肉較好的學員可以選擇洗車工種,細肌肉能力較好的學員可以選擇做精細的手工藝、茶飲或洗衣房。

成功要找到自身優勢

扶康會過20年來,將轄下的社企服務和範疇不斷擴大,打造出自身的市場,周惠儀認為,當此模式越來越流行時,所需要的工作會越來越多,但是殘疾學員(包括精神復康學員)走進真正就業市場的公開就業率只佔該會學員的約一成比例,而且,智障學員的流轉率較低,需要較長時間的職業技能培訓。她又指:「很多家長期望子女是『去返工、而唔係返中心』」,希望子女是真正獲得工作。故此,扶康會希望開設更多種類工種,滿足需求。

創業難、守業更難,經營社企更加是難上加難,問到經營之道,周惠儀透露,「要找到自身獨特性之處。」復康服務要積極尋求自己的方案,希望政府幫一把,自己再努力經營下去。過程中,可以引入科技與智能產品,例如智能炒鑊、機械人傳菜等,讓康復服務和社企的經營得以提升,也可以協助學員。

為學員、需要多條腿走路

扶康會主要以職業訓練、社區教育、展能藝術方式,讓殘疾人士享有一切基本的人權,以自身努力投入社會,同時積極推廣傷健共融訊息,構建關愛共融社區。周惠儀指出,社會企業、公開就業、職業培訓,三者都各是一條路,需要幾條路走,最後讓學員按自身的能力,讓其選擇就業之路。

今年是扶康會成立20周年,接下來將有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10月的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及賣旗日等社區活動。周惠儀希望,社會各界予以支持,企業、政府在選擇紀念品、服務時,可以考慮選購扶康會的產品及服務,讓扶康會能持續為殘疾人士、弱勢社群提供適切、創新、多元的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