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旨演講看辯證思維

2023-10-19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馬學玲 闞楓)“大寫意”與“工筆畫”,“硬聯通”與“軟聯通”,“後衛”與“前鋒”,“發展的窪地”與“繁榮的高地”,“自己過得好”與“讓別人過得好”……

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其中一些生動的表述、形象的比喻、辯證的思維,內涵豐富,意涵深遠。

“大寫意”與“工筆畫”

“‘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把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習近平用“大寫意”與“工筆畫”巧喻“一帶一路”倡議的十年發展。

十年來,從擘畫藍圖到立柱架梁,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中國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攜手,一大批標誌性項目陸續建成,一批批“小而美”“惠而實”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落地,增進了共建國家的民生福祉,這一倡議逐漸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硬聯通”與“軟聯通”

經過十年發展,習近平提到,“‘一帶一路’合作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

共建“一帶一路”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硬聯通”為“一帶一路”架起了筋骨,“軟聯通”則為“一帶一路”疏通了血脈。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持續深化規則標準等領域合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中國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份自貿協定,與6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7份標準化合作協議,與11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為深化務實合作注入了潤滑劑和催化劑。

“後衛”與“前鋒”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後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習近平用“‘後衛’變成‘前鋒’”形容中國一些地區因“一帶一路”而打開的開放發展新格局。

以馳騁不息的中歐班列為例,十年來,一條條新線路向西次第生長,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0多個城市,向東則聯通中國境內110多個城市,一些城市從腹地變成前沿。例如,在重慶,中歐班列與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讓重慶成為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發展的窪地”與“繁榮的高地”

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合作共贏的重要性,他連用幾對關鍵詞精妙論述:祗要各國有合作的願望、協調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陸鎖國”可以變成“陸聯國”,發展的窪地可以變成繁榮的高地。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各國面臨著不同的形勢和訴求,但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是緊握住“發展”這把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以合作共贏的理念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正如習近平所言,祗要大家把彼此視為朋友和夥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贈人玫瑰則手有餘香,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一帶一路”,跨越的不僅是山海之遠,更是發展阻隔。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成就自己。

“自己過得好”與“讓別人過得好”

在提出“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的同時,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崇尚的是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古絲綢之路綿亘萬里,延續千年,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路,也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正如習近平所言,“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回望人類歷史,正是因為秉持兼善天下的善意,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團政治對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實現了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

“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與“共同實現現代化”

放眼未來,習近平依然強調合作共贏的重要性。結合中國式現代化,他指出,“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當一些發達國家在“國內優先”的大旗下,頻繁地為自己的市場築起“保護牆”,中國則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主動開放市場,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因為,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