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515號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台灣寫真:柳州螺螄粉飄香艋舺
2023-11-07
【中新社台北11月6日電】(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週日下午不到五點,距離台北艋舺龍山寺僅一百餘米的柳州螺螄粉店內已坐滿食客,門口候位民眾排隊,不時還有外賣員取餐。
「現在平均一天可賣一千多碗,十多年前剛開店時每天只賣出三四碗,當初鄰居看店名還以為是五金店。」柳州螺螄粉店老闆韋晴雯近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韋晴雯1999年從廣西柳州嫁到台灣,因思念家鄉菜味道,於2010年開店經營螺螄粉。「當時台灣還沒有螺螄粉店,我想把家鄉美味帶過來,應該會有人喜歡。」她說。
螺螄粉食材包括花生、酸筍、豆角、木耳等,需用螺螄、豬骨頭等熬製湯底。「真材實料最重要。」創業初期,韋晴雯遇到最大的難題是尋找勁道的米粉,以及螺等原料。為烹調出道地家鄉味,起初她從大陸購買部分食材,並到台東、花蓮等地採購野生螺。
為適應台灣民眾口味,韋晴雯不斷改良,減少湯鍋辣味,少油少鹽,並陸續推出加牛肉、豬肉、鴨掌等不同食材的螺螄粉。
在顧客口耳相傳及媒體報導下,開店半年後,螺螄粉店有了起色。夫妻倆在萬華區經營的店,如今雇了十位員工,並在大安區開了分店。
有雲林、彰化等地民眾專程開車品嚐,大陸遊客來台時也會光顧,還有海外遊客慕名而來。
生意紅火起來,店裡也提供了外帶服務。因此近年新冠疫情對餐飲業造成衝擊時,韋晴雯的店仍順利營運。
不過,今年1月,台當局突然宣稱,大陸製作的米粉等粉條產品不准進口。這個消息讓對米粉品質有要求的韋晴雯好幾天睡不好。
為做出家鄉那樣勁道的米粉,5月,韋晴雯花了約15萬元從大陸引進米粉製作設備,並多次前往柳州學習技術。
近來,她每天早上八點到米粉店研究製作工藝,晚上六點到螺螄粉店。“估計下個月就能實現米粉自給自足。”
萬華店內牆上,除螺螄粉的簡介,還貼著廣西地圖。韋晴雯說,常有顧客詢問她家鄉狀況,地圖可以輔助了解。
來台20多年,韋晴雯經常返鄉探親,「每次都感覺日新月異」。近兩三年,不少柳州嫁來台灣的姊妹也開起螺螄粉店。她認為這是好事,「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美食」。
有朋友及網友建議她透過網路直播推廣家鄉美食。她近期學習了相關課程,「以後有機會會嘗試」。
工作之餘,韋晴雯愛好游泳,近年多次參加泳渡日月潭活動,還考取救生員執照,熱衷公益。嚮往自然的她,如今在台北擁有一塊菜園。忙偷閒時,會去種菜和餵雞鴨。
去年以來,韋晴雯開始思考研發袋裝螺螄粉。“希望製作更多口味,讓各地朋友可以將美味帶回家。”她說,“到時肯定會有地道的柳州口味。”
韋晴雯見證了兩岸交流絡繹於途的時期,也為近年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受阻而難過。「希望兩岸關係好轉,那樣對兩岸民眾都好。」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