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大灣區子承父業 中山成第二故鄉

2023-11-14

【中新社中山11月13日電】(中新社記者 王堅 鄧媛雯)“這幅畫非常有意義。”台灣青年黃冠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驕傲地介紹其辦公室裡陳列著的廠房建築圖,“右下角標注的1993年至2000年,是我們工廠最初幾年運營場景的還原。”

目前,黃冠傑在中山凱崴木業有限公司(下稱“凱崴木業”)擔任總經理。他子承父業,致力于傢俱產業的創新發展,並積極與中國眾多知名品牌合作,在銷售市場拓出新路,取得不俗的經營業績。

“從我父親1992年來中山投資建廠,至今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黃冠傑娓娓介紹起父輩在凱崴木業的奮鬥歷程,“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的政策非常友好,凱崴也不負政府對台商、外貿的種種扶持,在高峰期達到了總員工1800多名,月出口貨櫃100余條的記錄。”

正是在這段時間,凱崴木業逐漸擴大規模,工廠占地面積由起先的十餘畝擴大到後來的六十畝。

黃冠傑在台灣讀完小學後便旅美留學,每年寒暑假回到中山,對他來說,中山已然是自己的第二故鄉。談及十幾年來對中山的印象,他說:“最早來大陸,我發現這裡的生活幸福感指數很高,消費極具性價比,生活成本相對於台灣來說非常低。近些年各方各面都在進步,感受最明顯的就是‘電子支付’了。”

對黃冠傑來說,電子支付不祗是生活方便,也切實地為企業帶來成單率的上漲。他形象地解釋道:“過去客戶和你談得差不多了,轉身發現自己沒帶現金,‘回去想想’後很可能就因為什麼事情取消訂單。如今隨時可以掏出手機支付小額定金,這提供一種儀式感,也無形中為客戶減輕決策成本。”

2012年前後,因為生產成本的提高,凱崴木業迎來轉型。黃冠傑談起當時的一個插曲:“最大的合作夥伴建議我們把工廠搬到東南亞,父親深思熟慮後拒絕了。他認為與大陸同根同源,語言相通,我們來到大陸,就是為了‘落地發芽,茁壯成長’。加上廣東的配套設施與供應鏈都十分完善,搬到國外就不再方便。”

也是在同一時期,留學歸來的黃冠傑充當起父親的幫手,積極地拓展內銷業務。如今,凱崴木業在中國大陸有300多名經銷商,傢俱產品在全國各地的市場亮相。除原本的代工廠業務,凱崴木業還發展出一些自己的品牌。

在經營家族企業的同時,黃冠傑還兼任中山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青年會會長等職務,他創新開展中山市台商協會青年會會務,注重發揮青年會平台作用,主動謀劃青年會工作,組織青年會支持、參與“‘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台灣青年嶺南行”等多項對台交流活動。

對於有意願到大陸來發展的年輕人,黃冠傑認為大家除上網搜索資訊外,大可以來內地感受幾天,“祗有自己親眼見到,才會知道這邊的市場有多廣闊”。如果遇到困難,各地的台協大家庭都會熱情地提供幫助。

至於凱崴木業的未來,黃冠傑充滿信心,也將繼續在中山扎根下去:“中山的生活成本很有優勢,這裡又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隨著深中通道即將開通,我們期待中山在大灣區的發展。”

黃冠傑表示,作為在中山經營幾十年的企業,他希望能够與大灣區一起成長。儘管在過去幾年中,他們也面臨多種挑戰,但對繼續經營的決心沒有改變。“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够共同見證大灣區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