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科普教育及整體綜合水平

2024-01-22

資料圖片

【特稿】人工智能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教青局早前指正多方面推動科普教育,包括在學校內的資訊科技科中設1/ 4至1/ 3課時教授人工智能或編程內容。筆者認為,可以考慮藉加強STEM(跨學科),整體推動學生提升綜合水平。

近10年,教青局著重開拓學生的科普教育,在資訊科技、常識科、科學科等都有加入不同的科普環節,還有推動學生參加不同的科普比賽、活動等,每年,學界會舉辦科普成果展等,既可展示學生和本地高等教育學府的科研成果,也藉此機會提升學生們對於科普知識的興趣,培育下一代。不少學校、家長為學生和子女自初小階段已開始培訓其科普知識,在課堂的教學、課後興趣班、餘暇活動等多方面著手,希望為日後的選科鋪路。

科普除了科學知識,還可以涉及STEM(跨學科)的思維能力,STEM是S — Science(科學)、T — Technology(技術)、E — Engineering(工程)、M — Mathematics(數學)的縮寫,有意見指,STEM教育的受眾以3-12歲為最佳時機。坊間的教育機構和多間學校都著力推動學生提升跨學科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運用到解決題目之上。

本澳的STEM教育處於起步階段,從興趣課程再推至正規課程,教青局於2019年推出STEM先導計劃,傾向培養和啟發初中學生興趣,至2022年,教青局指初中綜合應用技能教育先導計劃(STEM教育)推行已一段時間,反應正面,(2022年)已有29所學校參與 STEM教育,相關課程約有 55個,共計 282個班級共 8600名學生參與,佔初中學生總數的 54%。澳門大學的澳門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2022年獲列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反映出國家對科創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澳大科普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除了加強科普、資訊科技教育,筆者認為,加強非高等教育階段中的STEM教育深化工作,進一步刺激和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將有助推動學生的全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