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603號
2024年02月21日
星期三
顯榮里五至七號
非『關部行臺』核心建築區域
2024-02-21
【本報訊】有意見指「顯榮圍五至七號」是在清康熙廿七年時設立的「關部行臺」之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去年完成對地點考古材料的全面整理研究,認為那裡不是「關部行臺」的核心建築區域。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將把地段交回業權人發展。
二零二一年,城規會討論「顯榮圍五至七號」的規劃條件圖草案。委員呂澤強表示,他與一些研究澳門歷史學者都認為,相關地段範圍正是清康熙廿七年時設立、澳葡時代遭澳督亞馬留所毀的「關部行臺」之內,而這在一張一八三一年葡國軍事工程師繪制澳門詳細地圖也可看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專家昨早向文化遺產委員會扼要介紹顯榮里五至七號號「深化研究報告」。委員會會議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委員會主席)主持。
會議結束後,委員會副主席梁惠敏(文化局局長)向傳媒表示,顯榮里五至七號原為兩座中式民宅。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二年間,文化局和社科院考古所聯合開展相關地段合共三期的考古發掘工作,出土遺跡以建築遺跡為主,出土遺物主要包括瓷器、陶器、玻璃器和石器等。
二零二三年,社科院考古所完成對有關地點考古材料的全面整理研究,基本明確了顯榮里五號和七號房址範圍內地層堆積和遺跡分佈及保存狀況。
綜合現有的考古遺跡和資料分析,顯榮里五至七號遺跡的佈局與「關部行臺」的典型的清式衙署佈局不同,故並非「關部行臺」的核心建築區域,「關部行臺」衙門建築應該另有所在。「關部行臺」歷時較長、範圍亦有所擴展,推測顯榮里五至七號中期建築最多可能是「關部行臺」擴展後,其附屬的、後方的家庭生活空間。
梁惠敏回應傳媒時表示,以前已有初步結論──從顯榮里五至七號考古挖掘,見不到「關部行臺」核心殿堂的遺址。去年,社科院考古所引證了初步結論。文化局將把地段交回業權人發展。
委員代表胡祖杰向傳媒表示,顯榮里五至七號的發展已經拖延十多年。社科院考古所可說是否定「關部行臺」在相關範圍,「可能有重疊但不是那個地方」。胡祖杰提及業權人「很友善」,將在未來發展中呈現相關歷史資料。
另外,文化發展基金於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推出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支持業權人為私人文物建築和具文化價值建築,定期開展結構檢查或檢測、保養外觀,以及實施必要的修復及維護等工作。基金收到十二宗申請;經審核後,十宗有條件提交給文化遺產委員會討論。
梁惠敏再回應黃東暘書屋遺址
【又訊】「黃東暘書屋」遺址仍未列為「法定文物」,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應傳媒時表示,很難說還欠甚麼才能啟動「不動產評定」;總之,可以啟動的便會啟動。她提出,現時仍未評定的建築,不代表不具條件。
城市規劃委員會早前討論「美副將大馬路四號」的規劃條件圖草案,地段的現有建築物屬「黃東暘書屋」遺址,是舊教育在澳門碩果僅存的歷史見證。為何政府仍未把相關建築列為「法定文物」?是否因為業權人──澳門明愛反對?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昨日回應相關提問時重申「不動產評定」的機制、條件。她表示,該局持續普查、分析、論證具條件、潛力的建築。該局會對資料齊備、論證充份、符合評定條件或處於瀕危的建築啟動評定工作。她也提出,現時仍未評定的建築,不代表不具條件。
記者追問「美副將大馬路四號」的啟動評定還欠甚麼?梁惠敏回應,很難說是還欠甚麼;總之,可以啟動的便會啟動。並提出,該局已對「美副將大馬路四號」提出規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