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694號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調查:青年群體婚育意願低
婦聯倡設津貼「組合拳」鼓勵居民婚育
2024-06-07
【本報訊】婦聯昨發布“二零二四年澳門居民婚育意願調查”,居民的生育意願平均分僅四點七六分(十分為滿分),相較二零二三年生育調查的六點三三分下降了一點五七分,適婚適育的青年群體生育意願分數亦顯著低於平均水平,同時發現青年人對婚姻與生育意願偏低。婦聯建議,推廣婚姻文化、經濟補貼、房屋供應、家庭照顧及輔助生育五方面,以組合拳方式支持居民婚姻與生育。
婦聯昨早發布是次調查結果,由立法議員、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副監事長、議政維權部副行政主管歐陽月勝,副主任葉詠康、政策研究員陳立柱介紹相關內容。
是次調查是繼二零一九年、二零二二年進行生育意願調查後的相關追踪調查,加入了受訪者結婚的意願調查。調查於今年四月開展,以十八至四十九歲居民為對象,共有九百二十五份有效問卷。在婚姻意願數據中顯示,零零後(十八至二十四歲)及九十後(二十五至三十四歲)的未婚受訪者結婚意願都明顯較偏低,四成九的九十後與超過四成一零零後受訪者明確表示五年內沒有結婚的計劃。影響居民婚姻意願的三大主要因素分別是經濟因素(結婚開支、婚後住屋等),佔整體受訪者四成九、其次為伴侶因素(生活習慣、三觀契合程度等),佔兩成半、接著是自身原因(婚姻觀念、職業與生涯規劃等),佔一成九。估計是由於籌辦婚禮、安排婚後住房等都會涉及龐大的經濟開支,明顯會對居民的結婚意願產生重要影響。
在生育調查部分,居民生育意願平均分為四點七六分、相較二零二二年生育調查的六點三三分下降了一點五七分。從年齡分組來看,零零後受訪者生育意願為四點零二分、九十後受訪者生育意願為四點五四分、八十後受訪者生育意願為四點八一分,反映出適婚適育的青年群體生育意願分數顯著低於平均水平。在已生育的受訪者中,主要同樣圍繞著經濟、居住及照顧問題影響再生育的意願,在未生育的受訪者中,則認為生育會令私人生活受影響或失去個人時間、以及認為擔任父母親責任重大的比例為主要影響生育因素。
黃潔貞在總結時表示,調查反映青年群體對婚育觀念的改變,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婚育率下降,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將造成負面影響。她提出透過組合拳方式,從婚姻、經濟、照顧、住屋、醫療五個方面扭轉或減緩出生率持續下降勢頭;包括營造積極婚育文化,由政府可透過支持社區及教育場景引導社會特別是青年對“成家”、“結婚” 與“生育”的正向觀念,進行積極健康的交友觀、婚戀觀、生育觀宣傳與教育,減低青年對於婚育上的抗拒感,營造具幸福婚育潮流的社會氛圍。並提出研究以更貼近實際婚育消費的基礎上調整結婚及出生津貼金額,在現行社保框架之外推出獎勵性措施,包括研究參考目前公務員的家庭津貼或基層公務員幼兒開支補助為基礎(每月十點),向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發放持續性的育兒津貼,減輕家庭育兒開支負擔。
她另建議,優化家庭友善措施,以“法律作主導、補貼作輔助”,推出恆常性產假報酬補貼、親職假等家庭友善措施補貼項目,支持企業落實更多家庭友善措施,特別是作為加快私人企業僱員與公務員九十天有薪產假“睇齊”的基礎;並提升孕產婦權益保障,改善其在輪班工作、彈性上班時間、餵哺母乳時間上的規定,調升不合理解僱在職孕產婦賠償等。同時提供完善公屋政策,包括盡快推動經屋恆常性申請及推動夾屋興建計劃,在申請評分上針對已婚青年家團應提供更多的加分優惠,預留一定比例的單位供新生兒家庭申請,以及根據育兒人數,允許家團透過補差價方式置換更大戶型單位,促進家庭發展等;同時希望盡快落實“醫學輔助生殖服務補助先導計劃”,減低不孕不育夫婦到本澳的私營或外地醫療機構接受相關服務的經濟與心理負擔,加快透過協和醫院引入相關先進儀器及人員,建立高水平的輔助生殖中心及婦幼保健服務,滿足未來的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