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規劃好交通問題

避免成為又一大白象

2024-09-03

【特稿】港星、韓星、內地歌手、國際巨星都先後到澳舉辦演唱會,粉絲有福了,唯獨不少演唱會場數較少,僅一、兩場,連同海外粉絲搶票,本地粉絲未必搶到票,成為美中不足。假如場數有限,但場地空間擴大,可以容納更多觀眾,可以一箭雙雕,既滿足粉絲,又能配合和推動澳門演藝之都的發展方向。特區政府正計劃斥資9千萬元在路氹閒置官地建造臨時戶外表演區,而據社會文化司長長歐陽瑜8月8日出席立法會口頭質詢時透露,該臨時戶外表演區,場地雖稱「臨時」但實為「長遠」,將用上數年,又認為與民居有一定距離、但可以步行方式步行到周邊的大型渡假村,或透過輕軌/臨時穿梭巴士疏散人流。交通問題向來是澳門死結,筆者期望政府,審慎研究臨時戶外表演區的交通規劃,不要因交通配套跟不上而令這個夢想中的臨時戶外表演區吸引力大跌。

演唱會經濟效益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的經濟組成部份之一,按統計局公佈,今年上半年來澳觀看演出/賽事旅客的消費為5656元,比純觀光客高。為了推動本澳向演藝之都之路的發展步伐,特區政府正計劃斥資9千萬元在路氹閒置官地建造臨時戶外表演區,預計可以同時容納5萬人,有關工作如火如荼,而且還預計明年初,該場地將會舉辦首場活動,打響頭炮。

場地只是一個硬件,政府撘好這個舞台,並不代表演唱會、大型活動可以順風順水進行,首要考慮的,是交通配套、人流進出,還有洗手間、遮陽、遮雨、適當的簡食區等細節,周邊配套問題不能忽略,粉絲為見偶像的熱誠可以支撐其接受部份不完美的安排,總不能支撐數小時不上洗手間、餓著肚皮或冒雨數小時,挑戰人體體能極限。故此,臨時戶外表演區要做到便民、照顧體能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方可以吸引觀眾進場,讓盛事順利舉行、吸引觀眾、吸引表演者使用場地,繼而再帶動中小企的加入, 讓場地發揮效益,發展成為演藝之都,否則,恐怕臨時戶外表演區只會成為一隻「大白象」,既不受用家歡迎,又要以高成本維護的一個被厭惡的項目。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