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居民健康面對的三個主要挑戰
2024-09-06
面對城市發展、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等多重社會因素。衛生局指出,澳門居民的健康正面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不足,主動健康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罹患風險上升;醫療需求持續上升的三個主要挑戰。
健康生活實踐不足---根據2016年《澳門健康調查》及2022至2023學年《澳門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澳門居民在閒暇花大部分時間在各類靜態行為上,其中以電腦或手機上網為主,而在青少年中有高達九成的比例未達到推薦的每天運動量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 至17 歲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進行60 分鐘中等至高強度運動),且在課餘有七成以上學生花較多時間在電子螢幕娛樂活動上。飲食方面,約有四成的居民攝入的蔬菜、水果量未能達到推薦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蔬菜和水果攝取量不應少於5 份、約400 克),尤其是年輕人群;亦有至少三成以上居民紅肉攝入和鹽攝取超出推薦量。隨着近年快餐文化、外賣文化的流行,不健康飲食的比例將進一步增加。此外,現實中澳門許多居民尤其是年輕人群,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了解不足或重視不夠,特別是血壓、血糖、血脂等重要健康指標,常誤認為慢性病僅在年長人群中出現,為慢性病防治及健康促進工作帶來一定挑戰。
慢性疾病風險增加---慢性病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之一,並逐漸取代傳染病成為主要死因,澳門同樣面臨這一問題,慢性病已成為澳門主要的健康挑戰和死因之一。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於2022年開展的《市民健康及就醫情況調查》,約四分之一的16歲以上受訪者表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腫瘤等慢性病。澳門2023年的總體死亡個案中,超過八成由慢性病引起。另一方面,科技發展和經濟增長促使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多種健康風險因素,如不健康飲食習慣、體能活動不足、煙酒濫用及長時間的靜態行為等,因而加劇了患上慢性病的風險,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預測,至2041年,65歲及以上人口預計將增至16.4萬人,佔比將上升至24.8%。2016年《澳門健康調查》顯示,65歲及以上長者近60%患有高血壓,近20%患有糖尿病。隨着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的發病率逐步上升,慢性病負擔將持續增加。
醫療需求持續上升---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澳門在2009年至2019年期間,涵蓋醫院專科門診、急診和住院的醫院服務人次以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人次均呈顯著增長,總體醫療服務增長接近60%。
衛生局指出,根據香港學術機構於2023 年的《澳門公共臨床服務計劃》研究結果,澳門的長者對住院醫療服務的需求是其他年齡組的六倍。這強調了將資源投入於預防措施和早期治療策略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高風險群體,例如:長者。實施綜合的慢性病管理策略和提高居民自主健康管理能力將是澳門應對這一挑戰的關鍵,這包括加強健康教育、推動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提升檢測的普及等,達至及早預防、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從而降低慢性病對社會的整體負擔。
上述三大挑戰除了對澳門的醫療體系造成一定負擔,對社會服務也造成一定負擔,居民如何自我管理好健康,提升體質,除了令自身有益,對本澳醫療體系和社會服務、社會資源的減荷起到一定作用。故此,衛生局提出﹕資源下沉,從醫院到社區、關口前移,從醫療到健康、觀念轉變,從被動到主動三大對策,希望可以提升本澳居民健康。
資源下沉,從醫院到社區---本澳現時共9間衛生中心和2個衛生站,為居民提供可及性高及覆蓋面廣的社區醫療服務。衛生局提出,透過促進社區私人醫療機構的共同參與,令社區醫療衛生保健網絡更趨完善,以實現更全面的健康覆蓋,充分發揮社區醫療衛生保健強而有力的支撐作用,更有效地將健康融入個人、家庭和社區,從而更好地實現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進一步避免或減少殘疾和失能,減輕醫院專科醫療負擔,做好“健康守門人”的角色。同時透過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居民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減少對醫院專科資源的依賴,縮短輪候時間,緩解醫院專科的壓力,使醫院專科更專注於專業技能提升及疑難病症診治,從而提升醫院專科服務質量,提高整體治療的效率和成效,有效降低疾病晚期的治療成本與社會負擔。
關口前移,從醫療到健康---提出將健康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干預關口重心提前至疾病發生之前的早期預防。為了更有效地維護居民健康,由“治療為主”轉向“預防優先”。通過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識和自主健康管理能力,透過主動尋求健康教育、定期體檢和篩查、健康管理、健康諮詢、疫苗接種等各類健康促進服務,同時積極實踐戒煙限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等提升居民自主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實施“醫防融合”策略,將健康促進和健康保護等公共衛生服務融入日常醫療服務中,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責任和作用,而不僅僅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識和水平,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從根本上避免或減少殘疾和失能,降低死亡率,幫助居民實現高品質的健康生活,推動以預防為本,共創健康的社區。
觀念轉變,從被動到主動---促進觀念轉變,提倡居民從被動到主動的健康管理,強調居民在疾病發生之前就主動關注和管理自己的健康,而非被動等待治療,通過增長居民健康知識、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進而促進健康行為實踐,如:戒煙限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預防疫苗接種和定期健康篩查(包括血壓和體重測量、血糖和血脂檢測、癌症篩查等)。對於慢性病患者,加強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至關重要,包括了解、評估、管理自身健康狀況及解決健康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管理病情並預防併發症,提高疾病知曉率和治療率,更好地預防和控制疾病,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期望未來每個人都能成為主動健康的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