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理解氣候變化對本澳所帶來的嚴峻性

2024-09-19

【特稿】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氣候模式綜合研究推算,本澳在本世紀中末期的整體氣溫將會持續上升,高溫天氣事件變得頻繁。本世紀末期(2081至2100年)澳門整體降雨量增加,海平面高度亦將上升0.64米,加劇本澳受天文大潮和風暴潮的影響。海平面上升自然會影響風暴潮加劇,這不得不讓人想起“天鴿”天文潮海水倒灌所釀悲劇。為更好地應對頻發的極端天氣,氣象局呼籲社會各界及大眾攜手實踐聯合國的“全民早期預警”的倡議,以期更好地提升全民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理能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

在探討如何預防澳門內港一帶因海平面上升及極端天氣事件導致的海水倒灌悲劇重現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第六次評估報告》所揭示的氣候變化趨勢及其對澳門這一濱海城市的深遠影響。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強度顯著增加,海平面上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這對澳門這一低窪地區構成了嚴峻挑戰。特別是回想起2017年強颱風“天鴿”帶來的天文潮與海水倒灌的慘痛教訓,我們更應積極行動,構建有效的防禦體系。

《第六次評估報告》明確指出,澳門在未來幾十年內將面臨顯著的氣候變化影響,包括整體氣溫的持續上升、高溫天氣事件的增多、降雨量的變化以及海平面的顯著上升。這些變化不僅會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對城市的基礎設施、經濟發展乃至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正確認識並重視氣候變化的嚴峻性,是制定有效應對策略的前提。

在沒有建立一勞永逸的擋潮閘的基礎上,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其一要提升防洪排澇能力。針對內港等低窪區域,應加強防洪堤壩、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造,確保在極端天氣條件下能夠及時有效地排除積水,防止海水倒灌。但當下所規劃建設的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以及蓄水池等工程是否在未來幾十年能抵擋得住風暴潮的侵襲?有待時間去檢驗。與此同時,是否應探索建設“海綿城市”理念等綠色基礎設施,增強城市的自然排水和蓄水能力也是值得大家探討。

其次,要加固沿海防護設施。鑒於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的直接威脅,應加強對海岸線、堤防等防護設施的加固和維護,提高其抵禦海浪衝擊的能力。此外,結合澳門半島輕軌西線的規劃,是否還應考慮建設堤壩、防波堤、人工島等工程措施,進一步降低海水對城市的直接影響。經過“天鴿”的禍害,提高建築防洪標準毋庸置疑,對於內港一帶的建築物,應提高防洪設計標準,確保其在極端天氣條件下仍能保持安全。

為更好地應對頻發的極端天氣,氣象局呼籲社會各界及大眾攜手實踐聯合國的“全民早期預警”的倡議,以期更好地提升全民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理能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除了加強氣象監測與預警能力,還需要建立應急回應體系,牽頭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明確各級各部門在應對極端天氣事件中的職責和任務。同時,加強應急演練和培訓,提高公眾的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積極回應聯合國的倡議,推動“全民早期預警”體系建設,確保預警資訊能夠迅速、準確地傳達給每一位市民。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攜手應對。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澳門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和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和海水倒灌等自然災害。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完善預警與應急機制、促進公眾參與與教育以及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更好地保護這座城市免受氣候變化的侵害,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