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785號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澳門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的實踐與反思
2024-09-21
【正視聽】在探討澳門特區政府推動的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時,我們不得不首先肯定其背後的初衷與願景——通過文化活化帶動社區經濟,促進歷史街區的復興與繁榮。然而,任何一項政策的實施都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其成效往往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實踐來檢驗與調整。
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的啟動,是澳門特區政府為回應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雙重需求的重要舉措。通過限制交通、設置藝術裝置、舉辦文創市集等方式,旨在吸引居民與遊客重返舊區,啟動沉寂的歷史街區,從而帶動周邊商業發展,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贏。
然而,計劃實施一年多以來,遭遇了諸多挑戰。一方面,商戶反映封路措施導致人流減少,尤其是對外賣服務和駕車顧客的便利性造成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文創市集和夜市等活動雖有一定亮點,但規模有限,難以形成持續的吸引力,未能有效帶動周邊商戶的生意增長。此外,居民消費習慣的變化(如北上消費和網購增多)以及遊客主要集中在路氹區等因素,也加劇了舊區復興的難度。
從當前情況來看,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的成效並不顯著。雖然通過藝術裝置和互動打卡遊戲等方式提升了街區的視覺效果,但並未能實質性地促進社區經濟的復蘇。商戶普遍反映生意難有起色,甚至部分商戶因經營困難而面臨關門的風險。
新鮮事物自然會產生各方面的問題,但究其初心為民為社稷,這就需要我們耐心地剖析問題所在。從商戶的反映,我們可以略見規劃與實施脫節的嫌疑,計劃初期可能過於理想化,未能充分考慮到商戶和居民的實際需求與利益,導致規劃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遭遇諸多阻力。其次缺乏持續動力。文創市集和夜市等活動雖具創意,但缺乏長期規劃和持續投入,難以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和市場影響力。
加上交通局部限制居民車輛出入,導致封路措施雖有助於營造步行區的氛圍,但也限制了人流的流動性和便捷性,尤其是對外賣服務和駕車顧客的排斥效應明顯。加上周圍區域也有相應幾個活化項目,導致政策協同不足也是造成福隆新街步行街人士的原因之一。可見特區政府在推動歷史片區活化計劃時,未能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政策合力。例如,博企在提供資金支援的同時,未能有效參與到街區的日常運營和管理中來。而政府方面也沒有相應的措施加強周圍活化項目的關聯與合作等等。
由此,我們在展望未來與改進不足方面也可以究其原因而加以改善。其一是優化交通管理。在保留步行區特色的同時,適度放寬交通限制,特別是對外賣服務和駕車顧客的通行進行合理安排,減少因封路帶來的不便。二是豐富活動內容。加大對文創市集和夜市等活動的支持力度,引入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元素和商業業態,形成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同時,注重活動的持續性和創新性,避免同質化和短期效應。
面對同區有多個活化項目,須強化政策協同。特區政府應加強與博企、商戶、居民等各方的溝通與協作,形成政策合力。作為管理一方的政府部門,應該定期總結不足,聯繫社團商戶與活化方的博企,應積極參與到街區的日常運營和管理中來,共同推動街區的復興與發展。鼓勵居民參與街區的建設和運營中來,通過舉辦社區活動、招募志願者等方式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同時,注重聽取商戶和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方案。
任何一項政策的實施都非一蹴而就,活化舊社區復甦社區經濟更是一項長期而堅持的工作。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的實施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其背後的意義和價值不容忽視。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筆者有理由相信該計劃能夠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未來,特區政府應繼續堅持歷史片區活化的大方向不動搖,同時注重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調整。在尊重歷史文化傳承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和創新思維,打造具有澳門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新名片。同時,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創新,為澳門經濟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