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822號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現今社會對少子化的觀察與思考
2024-11-05
【特稿】少子化現象已成為全球多個地區面臨的重大社會議題,特別是在澳門和台灣等地。近期舉行的「二〇二四澳台文化論壇」便深入探討了少子化的多重面向,從經濟、教育、文化等角度,反映出社會對這一問題日益重視的趨勢。
中華文化中對生育的看法歷來受到重視。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活動籌委會主席崔世平理事長在論壇中指出,儘管生育被視為家庭私事,但傳統觀念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教誨,強調了子孫延續的重要性。隨著少子化現象的加劇,這一觀念面臨挑戰,社會需要重新思考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教育在應對少子化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台灣地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秘書長提到,提升教育質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是解決少子化現象的關鍵。教育不僅要改變理念,更需在實踐中引導年輕人建立信心,從而影響他們的生育選擇。這一觀點在現今社會尤其重要,因為教育的變革能直接影響年輕一代的思維方式和生活選擇。
從經濟學的角度,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商業經濟學教授蕭志成教授強調年輕人口的減少將影響社會的創造力和長遠發展。在以服務業為主的澳門,勞動人口的短缺無疑會對經濟造成壓力。這促使社會各界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參與經濟活動,並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繁榮。
在醫學方面,澳門醫學專科學院婦産科專科院士洪濱專科醫生提到許多女性因事業打拼而錯過最佳生育時機,這使得她們不得不尋求科技輔助。隨著生育成本的上升,社會需要更加關注高齡生育的問題,並鼓勵有意願的夫婦提前規劃生育。這不僅是對個人選擇的支持,更是對家庭結構和社會穩定的負責。
台灣地區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江江明在論壇中提到,教育改革對年輕世代的價值觀造成了深遠影響,使他們在面對未來時缺乏信心。她建議透過文學與身心靈教育的結合,來提升年輕人的自我覺察力和人文關懷,從而增強他們對生育的信心。這一點在當今社會中尤為重要,因為心理健康與生育意願之間的關聯不容忽視。
少子化現象的挑戰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來應對。從文化、教育、經濟到心理健康,各個層面的探討都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透過論壇的交流,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參與者,都能激發出更多的思考與行動,為迎接少子化帶來的新挑戰做好準備。未來的路在何方,仍需社會的共同探索與努力。
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