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功課沉重 望為他們舒壓

2024-11-08

【特稿】學生學習壓力問題近年在推行多元評核制度下,起到一定的測、考減負作用,學生的學習壓力,何止來自測、考評核,還有每日都要處理的功課問題。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於近期開展“澳門中學生課餘生活狀況調查2024”調查中發現,「有超過5成學生認為課業、升學壓力頗大,有7成4人有參加課後輔導或興趣班」,反映出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仍然沉重。

為學生減負,除左了直接減低學生的壓力外,還直接及間接減輕了家長的壓力和負擔,中學生當中,大部份已經無需父母再充當其補習老師,親子功課也近乎在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涯中絕跡,子女學習壓力大,家長需要為其操心的同時,若成績跟不上,需要在補習上有一筆開支,加上每日放學或週六還要到補習社,對學生而言--累透!對家長而言,則反映在經濟負擔、減少親子時間之上。教職員而言,批改作業有一定的工作量。不是說沒有功課是最好,功課能夠讓老師知悉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生也可以透過做題/功課,了解自己是否真正能夠消化有關知識和理論,將之應用出來,但如果過多的功課,便會由動力變成壓力,令學生每日為功課忙碌一輪,接著到與同學共同完成的小組功課、才到為測、考,部份參加課後補習班的學生每晚7、8點或更晚才離開補習社,回到家可能還要備課、做小組功課、做報告、測、考溫習等,這種生活節奏,要到晚上11、12點或凌晨才可以進入休息時間,翌日早上6、7點起床上學去。睡眠不足、精神差,繼而影響到上課理解能力,長久會造成惡性循環。可能讀者會說:「學生生活當然如此!小時候的我也是這樣捱過來或者更甚!現在這代人吃不了苦!」功課量多與少,每名學生、家長、學校有不同的標準和看法,但若學生每日課後還要花三小時或以上去補習、做功課時,便要思考,如何可以在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掌握程度、知識的應用、適當的功課勿讓學生過份懶散等情況下作出平衡。

學聯建議:家長及社會應重視中學生課後活動時間的合理安排性,確保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用於學習,發展興趣,同時也應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閱讀等多元活動;另建議家長重視親子相處和家庭相處的重要性,通過共同參與課餘活動,改善部分中學生與家人相處時間不足的問題,促進家庭和諧與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方面如何幫幫手,在上述所提到的了解學生水平、適當的(功課)量之間作出平衡,例如同一科,同一日內不多於一份功課,或者給多於一日時間,例如兩日、數日時間予學生完成作業,避免不同學科功課疊加之下令學生喘不過氣。教青局也可以著力研究,目前整體的功課量狀況,如真的是過份沉重或者已經亮起紅燈,則與教育界共同研究如何取得平衡,為學生釋放多一點時間。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