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渠蓋麻如繁星
成鐵騎士陷阱
議員提質詢‧市署回按規章布置
2024-11-11
【本報訊】議員謝誓宏提出,不合理設置和管理讓渠蓋變為城市「黑點」,增加道路行車風險。尤其是與鄰近地區相比,澳門的渠蓋密度和設置位置更加混亂,不但影響澳門形象,也影響市民 出行安全。市管委主席戴祖義表示,渠蓋是按照《澳門供排水規章》的相關規定布置,同時亦設有設施井。
議員謝誓宏早前在書面質詢表示,為加強下水道的排放能力,政府不斷優化和整治渠網,不少區域的暴雨後排水能力有所增強,但仍然未能有效解決低窪區域的水浸問題。而且,渠蓋數量不斷飆升,影響行車體驗。尤其是新橋等本澳舊區,渠蓋密集分布在周邊車道及道路轉彎處,嚴重妨礙車輛順暢通行。
謝誓宏也提出,內港作為核心交通地段,也是渠蓋的重災區,短短一段路就設置超過二十多個渠蓋,再加上車流量較大,長時間的使用容易造成路面損壞,加上修路等原因也讓路段變得危機四伏。
此外,每當天雨路滑,或者是燈光較為灰暗的情況,這些渠蓋都會變成路面陷阱。不少電單車騎手指出由於渠蓋分布雜亂無章,有的甚至鋪設在轉彎位置,每次行駛都會「提心弔膽」,加上遇到雨天視線受阻的情況,稍不留神輾過渠蓋就容易發生失控甚至「自炒」。
謝誓宏提出,路面上的渠蓋鋪排缺乏規律性且密集的情况,當局對於渠蓋的佈局是出於什麼考量?未來有否規劃減渠蓋點,以降低引發車禍事故的風險,確保駕駛者有著行車安全的出行體驗?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回應,建設部門興建公共道路時,渠蓋是按照《澳門供排水規章》的相關規定布置,同時亦設有供電、電訊及公共部門設備等一系列設施井。基於本澳建築物高度密集,設施井密度亦相對較高。經檢視本澳情況,工務部門已於新城A區建設地下共同管道,藉以減少設施井的數量。
戴祖義也指出,新建公共道路及渠道由市政署接收後,作為管理實體,市政署設有道路設施巡查機制。倘巡查時發現其他單位設置的設施井存在風險,影響行車及行人安全,市政署將採取臨時措施,如鋪設防滑鐵板或即時圍封等,並通報所屬單位安排維修。緊急情況下會通報交通部門,並向公眾發布緊急消息,保障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