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十周年香港金融市場迎新起點

2024-11-18

【香港中通社11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11月17日,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迎來十周年。十年來,兩地金融市場在互聯互通下呈現凝聚力、生命力、延展力;下個十年,互聯互通增量擴容將迎來更多可能性。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啟動,首次通過兩地金融基礎設施的連接,讓投資者可以委託本地券商、經由本地的交易所和結算公司買賣對方市場上市的股票,開創全新的資本市場開放模式。

回顧十年間,在兩地監管和金融機構的凝聚力下,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拓展升級:2016年,深港通開通;2017年,債券通開通;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啟動;2022年,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在産品覆蓋範圍、交易結算機制、投資者參與等多個維度,互聯互通極具生命力,不僅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資産配置渠道,也為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流動性與活力。

據港交所公佈,截至今年9月底,在滬深港通機制下,外資北向持倉金額達到2.419萬億元人民幣,是十年前的22倍,而北水南向持倉達3.359萬億港元,是十年前的逾200倍。滬深港通下合資格股票超過3300隻,覆蓋滬深港三地市場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九成,成交規模的八成以上。

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超級聯繫人”,互聯互通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金漆招牌的重要元素,無論國際形勢變化,香港金融市場基建完善且具效率,對資本的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強。

在十周年的新起點上,互聯互通正從股票基金走向更全面的產品類別,呈現高度延展力。

港交所早前發表《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十周年白皮書》,預告互聯互通未來有四大發展方向,包括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進一步豐富産品類別、擴大標的範圍;持續優化滬深港通交易機制和配套服務;探索更多有助於提升投資者參與度和便利性的措施;完善債券通和互換通等安排。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亦透露,不同項目會按照時間表,視乎與內地監管機構商討情況陸續落實。近期可望落實的項目,包括在北向債券通下推出國債期貨、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以及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至於早年提出的新股通,正等待合適時機。

陳茂波:深化互聯互通要抓緊三主軸

又訊:【香港中通社11月17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7日撰寫文章,總結“互聯互通”十年進程,並表示未來推動“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發展,有三個主軸需要繼續抓緊。

陳茂波表示,十年前的今天,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正式啟動,在尊重在地市場規則、兼容跨境投資需要、確保風險可控的原則下,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聯通內容不斷豐富、覆蓋產品範疇持續擴大。香港與內地市場的聯動發展不斷提升,讓香港在國際市場上的獨特角色更見突出、更具吸引力。

他提出有三個主軸深化發展“互聯互通”。首先要繼續發展“互聯互通”作為連繫內地和國際市場的紐帶作用。即除了聯通傳統的歐美市場,同樣要聯繫人口眾多、經濟及收入均在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滿足國際及內地投資者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要。

第二,繼續推動“互聯互通”深化擴容,讓香港在國家金融市場的開放和發展過程中,更好發揮“防火牆”、“試驗田”和資金引領平台的作用。陳茂波說,國家正全力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積極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在“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產品類別、擴大標的範圍,在風險可控下不斷推動各種政策和產品創新,貢獻國家發展。

第三,善用“互聯互通”獨特優勢,助力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陳茂波表示,過去幾年,由“債券通”到“互換通”,以至推動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等,都有利豐富離岸人民幣投資產品的類別和風險管理,讓離岸人民幣持有人有更多投資選項和風險管理工具,這有助推動更多投資和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並提升人民幣作儲備貨幣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