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訪三地,從李顯龍訪華之行看『先行』與『新篇』

2024-11-30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曾玥)“去年我們共同確立了中新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伙伴關係,為兩國關係發展明確了戰略方向。”11月26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時如是說。

應中方邀請,李顯龍於11月24日至29日訪華,先後到訪江蘇蘇州、北京和上海。這是今年5月卸任新加坡總理後,李顯龍首次以新身份訪問中國。六天訪三地,透過李顯龍訪華之行,外界可從兩個關鍵詞觀察中新合作新動向。

——先行者:明年中新兩國將迎來建交35周年,雙方關係面臨新的發展契機。在會見中,習近平指出,“歡迎新方繼續做對華合作的先行者”。李顯龍亦表示,新方將繼續致力於深化同中國的合作,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問題專家楊丹志認為,新加坡參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起步早、領域廣、成果實,兩國領導人表態體現出中新合作在賡續兩國傳統友誼基礎上的延續性和重要性。

李顯龍此訪首站來到蘇州,出席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紀念活動。

30年間,蘇州工業園區從“池塘窪地”變成“創新之城”。在會見中談及這一轉變時,中新兩國領導人分別評價園區“樹立了兩國合作的生動樣板”,成為中新高質量合作的“成功實踐和金字招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李顯龍將蘇州工業園區視作“兩國雙邊合作的探路者”,認為其“除了自身價值,也推動了新中兩國建立更廣泛的伙伴關係”。繼蘇州工業園區之後,中新天津生態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項目相繼落地,兩國合作隨著彼此發展“開枝散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高質量”成為中新合作最鮮明的標識。新加坡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不僅有力推動兩國各自發展振興,還為地區國家樹立標桿,引領開放合作潮流,展現出兩國關係的前瞻性、戰略性和示範性。

當前,中新兩國都處於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此訪期間,李顯龍在不同場合作出鮮明表態:“新方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新篇章:未來如何續寫“新時代中新合作新篇章”,習近平在會見中點題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機遇。

對此,許利平認為,中國在綠色低碳產業等方面擁有優勢,新加坡則在構建全球數字貿易體系等方面經驗豐富,雙方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具有互補性和互惠性,契合兩國雙邊合作的高質量和前瞻性。

李顯龍此次中國之行的足跡,也為中新合作“新篇章”寫下註腳:在蘇州,他向新加坡媒體透露,兩國規劃蘇州工業園區下一階段在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展開合作;在上海,他向中方官員表示,希望在既有良好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溝通對接,用好平台機制,深化互學互鑒,提昇合作成效,實現共贏發展。

楊丹志認為,兩國通過機制化合作進一步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在既有基礎上打造新的合作增長點,將有力推動中新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

外界還注意到,中新兩國領導人在北京會見時重申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雙方還就中美關係、地區形勢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了意見。

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風險和挑戰,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堅持團結合作、開放包容才是人間正道。李顯龍則表示,當前複雜國際形勢下,各國應該秉持長遠眼光,堅持多邊主義,致力於團結合作,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更好造福人民。

據《聯合早報》報道,在滬期間,李顯龍也指出,國際環境紛擾,這也意味著志同道合的伙伴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找合作機會,創造雙贏。有評論稱,兩國領導人表態反映雙方對深化雙邊關係的意願、期待與迫切感,紛紛擾擾的國際局勢為兩國加速深化合作提供契機與推動力。

在許利平看來,當前個別國家抱著冷戰思維搞集團對立、分裂對抗,不利於地區和平繁榮。中新兩國領導人的此番表態向國際社會發出清晰聲音和明確信號,雙方將攜手合作,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以中新合作之“新篇”為國際和地區事務注入更多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