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850號
2024年12月07日
星期六
黃茅海跨海通道本月將通車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隔合發展
2024-12-07
【本報記者12月6日台山消息】“同心築夢 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團,昨(6日)上午一行到達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參觀,料該跨海通道本月內順利通車。通車後將「香港—澳門—珠海—江門」連成一條直線,屆時將改變粵西交通樞紐單一現狀。
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術部經理孫文晉表示,目前工程已驗收交工,正在進行機電調試、清潔路面等收尾工作,以確保本月順利通車;開通後,從珠海金灣到江門台山的通行時間將從1個多小時縮短為30分鐘左右,香港台山的車程也將縮短約一小時。
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00年
據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全長約31公里,其中跨海段約14公里,設置主跨700米雙塔單跨、2x720米三塔雙跨斜拉橋各一座,隧道兩條,互通四座,服務區一處。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00年,批覆概算129.85億元。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起於珠海市平沙鎮,向西跨越黃茅海水域,終於台山市鬥山鎮;項目2020年開工建設,2024年建成通車,通車後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通道群,成為世界級交通樞紐。
大橋抗17級颱風零渦振
孫文晉指出,黃茅海跨海通道處於颱風頻發區,自建國以來錄得84次的大颱風,包括天鴿、山竹等颱風正面吹襲,因此抗颱風是大橋結構最大的一個挑戰。黃茅海通道跨越三個航道,海域鹽度較深中通道的海域鹽度高,因此項目對抗船撞、抗腐蝕、水源生態保護等有更高的要求。
孫文晉表示,項目主橋創新採用獨柱塔分體鋼箱樑空間索面的斜拉橋,提高了橋樑的防撞、抗風、通航和防洪能力,大橋設計能夠抵抗17級以上的颱風,抵抗五萬噸船隻的撞擊,同時項目主橋建築美學有更高要求,以“圓”元素為主基調,追求極簡、優雅的建築風格,創新採用“小蠻腰”造型的混凝土索塔和TY型的引橋墩身,均為世界首次採用,受力清晰合理,外形簡潔明快,實現力與美的和諧統一。
刺激帶動灣區東西兩岸產業
對於社會關注的大橋渦振現象,孫文晉稱,項目三年完成了近150種主樑斷面的氣動選型,首次提出了"風嘴+水準隔渦板+下中央穩定板”綜合氣動措施,並在世界範圍內首次開展全橋振風洞試驗進行驗證,在實驗室內實現了零渦振。
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後,有望刺激帶動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科技、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位於江門的開平碉樓等景區,預計亦將迎來旅客新「流量」。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負責人潘小明告訴記者,開平碉樓自力村景區一年旅客大概有50萬左右,預計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後客流量會增長2到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