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化符號,融匯古今中西新力量

——專訪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

2024-12-24

吳志良

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的文化藝術發展取得顯著成果。澳門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不斷引入國際文化元素,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獨特和重要的橋樑與紐帶。近日,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澳門回歸後怎樣發揮東西方文化橋樑與紐帶的作用,澳門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進一步校準發展方向、以自身所長對接服務國家所需。

如何看待澳門的發展與變遷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您長期從事澳門的社會文化工作,如何看待澳門的發展與變遷?

吳志良:回歸祖國的25年,是澳門歷史上最輝煌的25年,同時也是澳門文化事業飛速發展的25年。25年來,澳門文化的能見度、影響力顯著提升,快速發展。當然,更重要的是澳門人的身份變了,澳門人的自信心、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的澳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尤其是國家明確提出支持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此背景下,澳門的文化事業將會“更上層樓”,有更長足的發展。

記者:在您看來,澳門的文化多元性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什麼作用?

吳志良:用西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更加明白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可以說沒有哪裡比澳門更合適。在這裡完全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以及與西方文化交流的嫻熟方式。東西方文明在澳門交流融合,形成中西並舉、古今同在的文化特色,特別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在澳門可以和睦相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更可說是個中翹楚。如果將澳門比喻成一個文化符號,那這個文化符號無論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能較明白理解。

讓澳門文學走向更廣闊舞台

記者:澳門基金會在澳門文化推展和研究方面起到什麼作用?

吳志良:澳門基金會通過自身資源優勢,在澳門發展的各關鍵時期均擔當著獨特且重要的角色。

1984年基金會成立之初,是以“文化、慈善、教育”為目標的慈善機構,做一些小規模的慈善資助工作。20世紀80年代末,澳門基金會收購東亞大學,將重點轉向教育。在東亞大學改組工作完成後,澳門基金會於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轉型,在學術研究、歷史文獻檔案整理及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例如,在促進澳門本地文學的成長方面,澳門基金會通過與澳門及內地的文化藝術團體合作,舉辦“澳門文學獎”“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以及“澳門中篇小說徵稿”等一系列大型出版項目,讓澳門文學走向更為廣闊的舞台。

此外,澳門基金會近年來還出版關於“一國兩制”理論的書籍,以豐富澳門學界的認知,加深對澳門歷史、現狀和未來的理解,希望探索出更好更開闊的發展道路。

把“澳門學”這面旗幟扛起來

記者:多年來您一直倡導“澳門學”,什麼是“澳門學”,當下做好“澳門學”研究有何意義?

吳志良:“澳門學”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1987年,《中葡聯合聲明》簽署;1988年,澳門進入過渡期,人們開始思考澳門回歸祖國後該怎麼發展。於是,一批有識之士於1989年在澳門東亞大學舉辦了一場研討會,把“澳門學”這面旗幟扛了起來。

“澳門學”的初衷非常簡單,一要理清楚澳門歷史發展的規律;二要摸清楚澳門政治、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情況,讓澳門回歸祖國和特別行政區的創建更加順利;三是探索澳門特區成立之後在國家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如今,“澳門學”的目標更加清晰,就是尋找澳門發展的理論、制度和道路。對此,我總結出四點:首先,澳門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它的主流核心價值是什麼,“澳門學”要旗幟鮮明地講出來。其次,“澳門學”的定位應該是地方學的研究,因為它的宏觀叙事是在中國的大背景下展開的。再次,“澳門學”還要凸顯國際性,因為澳門作為對外開放的港口和窗口,融合很多西方元素,對當今中國走向世界舞台很有幫助。最後,我們還要培養一批人才,形成人才梯隊,讓“澳門學”可以薪火相傳。

增加澳門人對澳門的認識

澳門回歸祖國後,“澳門學”研究加速開展。自2010年以來,澳門基金會與澳門大學等機構合作,定期舉辦“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圍繞“澳門學”的理論化與國際化、文獻研究與實證分析、知識構建與學術進步、文獻基礎與學科發展等主題展開,推動“澳門學”研究不斷進步。

近年來,“澳門學”逐漸深入探索學科建設,與以往主要關注澳門的歷史文化不同,現在的研究更注重歷史文化與現實問題結合。研究者希望通過這些努力,明確“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未來要去哪裡”的問題,探索澳門進一步發展的具體路徑。

總的來說,“澳門學”是一面旗幟,它可以增進澳門人對中華歷史文化及國家進步的瞭解,增加澳門人對澳門的認識,加深澳門人的家國情懷。同時,也可以讓大家更好地看見澳門、關注澳門、重視澳門。

把握好全球文化交流話語權

記者:從文化方面來看,澳門應如何進一步校準發展方向,以自身所長對接服務國家所需?

吳志良:澳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有許多特殊優勢,其中最重要、最具獨特價值、最能作出貢獻的是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在澳門不僅沒有產生衝突,反而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並建立某種合作關係,進而共生共榮,非常特別。

澳門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岑浩輝提出要大力建設文化,這無論是對於我個人,還是對澳門文化建設都是莫大的鼓舞。經過多年努力,澳門的文化形象逐步樹立起來,大家也逐漸意識到文化是澳門寶貴的資產,是澳門發展的原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澳門文化界將有更大作為,可以為澳門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澳門的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未來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礎。我最近在探討關於“從澳門出發,看中華文化如何影響世界”的課題。自16世紀以來,澳門就是東方的重要港口之一,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扮演著獨特角色。那時中華文化從澳門傳向世界各地,尤其對歐洲文明產生顯著影響。如今,我們應從更廣闊的視角研究澳門歷史,構建澳門的歷史叙事,以更好把握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話語權。(中新社記者:戴小橦 鄭嘉偉 劉大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