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水獺濠江再現踪跡

2025-01-14

歐亞水獺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網上圖片)

歐亞水獺的腳印,前後腳皆為五趾。(相片提供:生態股長)

半新鮮的糞便,部分已曬乾變灰,帶鹹魚氣味。(相片提供:生態股長)

【本報訊】已在澳門絕跡逾十年的歐亞水獺再現蹤影,生態愛好者在過去四個月於澳門沿岸發現歐亞水獺的糞便樣本和腳印記錄。感到振奮的生態愛好者坦言:「希望大家能記住一點,『是水獺選擇了澳門,不是澳門選擇了水獺』。能在這個都市化的小城再現獺蹤,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我們的自豪。」

由澳門生態愛好者所創立、名為「生態股長」的專頁發出帖文 (https://pse.is/6ypqzl) 表示,從去年九月起,他們陸續在澳門沿岸發現共二十個歐亞水獺的糞便樣本和一個腳印記錄。

歐亞水獺屬於食肉目鼬科水獺屬,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的水獺種類,為中國分布的三種水獺之一,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於《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二○二一年)中評為瀕危(EN)等級。

歐亞水獺在國內的分布曾幾乎遍布全境,然而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因毛皮貿易而遭大肆捕殺,使其數量斷崖式下降,加上棲息地喪失,導致現今歐亞水獺確鑿記錄的地點屈指可數,分布範圍呈破碎化。

澳門方面,距離上一次具充分證據的歐亞水獺記錄已相隔十餘年,加上近年本澳及鄰近地區城市急速發展,導致天然海岸線及濕地銳減,生態人士亦曾認為歐亞水獺已絕跡澳門。

然而近年隨着國內對生態保育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珠海市亦投放資源進行全方位的生態調查以了解其生物資源,最終證實鄰近橫琴及淇澳島有殘存且相對穩定的歐亞水獺族群。

這些鄰近地區的族群的分布範圍與澳門水域相連,水獺亦一般被認為有較高的適應性,活動範圍可能與人類相當接近,加上夜行習性與人類活動時間錯開,相信只要具備相關知識、投放時間精力和運氣,要在澳門重新發現水獺蹤影的可能性並非是零。

「生態股長」表示,他們在九月初於本澳海岸發現第一處疑似水獺的糞便,經水獺科研團隊鑑定確認是屬於本地原生物種──歐亞水獺。他們隨即展開恆常監測調查,於四個月內陸續在本澳海岸生境發現共二十個水獺糞便樣本,以及一筆珍貴的腳印記錄。

上述的生物痕跡證明澳門部分自然海岸生境,目前仍然是歐亞水獺的重要覓食或棲息場所,這次發現為珠江口歐亞水獺種群的保育與恢復再增添了一絲希望。

「生態股長」提出,為提升本澳海岸及濕地生物多樣性,及營造對本地和鄰近歐亞水獺族群更適合的生態環境,本澳生態相關單位應積極對其棲息地:天然海岸線、沙灘、泥灘、紅樹林等,進行科學性生境管理及環境監測,並透過實際行動主動排除對水獺及其棲息地造成影響的因素,如海洋垃圾、污水排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