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11號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香港百年「澡堂」六月關閉 議員倡活化為社區客廳
2025-02-21
【香港中通社2月20日電】(記者 黃璇)擁有百年歷史的香港西營盤第二街公共浴室將於今年6月1日正式關閉,使用者將轉往鄰近已翻新的水街浴室。建於1925年的第二街公共浴室為二級歷史建築,是香港現存唯一的戰前公共浴室,承載著香港鼠疫與公共衞生發展的重要歷史記憶。隨著公共浴室需求減少,其未來用途成為關注焦點。文化古蹟保育專家及區議員建議將其活化為社區客廳或幼兒暫託設施,並保留部分歷史結構。
根據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資料,第二街公共浴室已超過20年未翻新,設施老舊且使用人數持續下降。2024年數據顯示,該浴室男女淋浴格數分別為31和38個,但每小時平均使用人數僅有6人和5人,主要使用者為長者。記者觀察發現,浴室保留昔日設計,私隱度較低,難以與近年翻新的現代化浴室相比。
食環署工作人員指出,男性使用者多於女性,多數住在劏房的居民因家中無獨立浴室而依賴公共浴室。考慮到距離第二街浴室步行約5分鐘的水街浴室已於2021年完成翻新,並配備更新設施,食環署決定關閉第二街浴室,並延長水街浴室的開放時間。
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總監張家榮表示,第二街公共浴室及其周邊建築群記錄了西營盤鼠疫與醫療衛生的發展歷程。1890年代,鼠疫在香港肆虐,至1930年代才受控,西營盤是繼太平山街後的另一重災區。當時許多唐樓環境惡劣,缺乏洗手間,促使政府興建公共浴室以改善居民衛生條件。
第二街公共浴室所在的建築群還包括前贊育醫院及前西約華人公立醫局(又稱西約方便所),共同見證了西區公共衞生體系的逐步完善。
張家榮建議,未來活化時應保留部分浴室間隔,展示早期公共浴室的設計,並讓市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段歷史。
中西區區議員楊學明表示,食環署已確認將保留第二街公共浴室的建築,但具體用途仍在商討。他建議將其活化為社區客廳,為劏房住戶及基層人士提供活動空間,或改作長者日間護理及幼兒暫託服務,以應對區內人口老化及年輕家庭需求。
隨著第二街公共浴室的關閉,香港將再無運作中的戰前公共浴室。張家榮認為,儘管其社區功能逐漸減弱,但其歷史價值不容忽視,建議古物諮詢委員會重新評估其評級,並以歷史建築身份推動活化。食環署則表示,將積極考慮各方建議,確保該建築的未來用途符合社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