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11號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提振社區經濟需兩條腿走路

2025-02-21

政府及商界都希望藉旅客帶動社區經濟

特區政府於2023年推出6大片區活化計劃,另一方面又推動社區經濟,希望藉旅遊業推動本澳經濟復甦,加快本澳經濟復甦步伐。6大片區周邊的社區,更加希望近水流台先得月,可以較其他社區和民生區更快分到一杯羮,唯未盡人意。除了將目光投向旅客,有意見提出,要提振社區經濟,要由提升本地居民就業和消費力等多方面著手。

去年旅客近3500萬人次

據統計局公布,2024年全年入境旅客逾 3492萬人次,按年上升 23.8%,不過夜旅客及留宿旅客按年分別增加 35%及 12.8%。全年旅客平均逗留時間為 1.2日,按年縮短 0.1日。旅遊業復甦勢頭強勁,政府及多個旅遊相關行業都希望藉旅客量帶動經濟復甦,除此,社區經濟、中小企都希望可以在此市場中佔一份。要提振社區經濟,有意見認為,強大的旅客市場、引入活水,可以分上一杯羹。但與此同時,有商戶和商會反映,旅客消費力下降,而且消費模式改變、消費群結構也有改變,目前以年輕旅客為主,所以要開拓旅客這個消費群,也遇上困難,而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夠在芸芸的商戶中突圍而出,成為網紅店,吸引旅客進入社區尋找民居中的隱世商戶,也有一定困難,而即使在六大片區、旅遊旺區的商戶,都要面對昂貴的租金、吸引客戶光顧這個競爭問題,6大片區以外、旅遊區以外的社區更是難上加難。

舊區活化不只是單一個點

街總中區辦事處主任陳銘祺舉例,春節期間,不少旅客集中到大三巴遊覽,但遊覽大三巴後,很多旅客會因為「唔知下一站去邊度」而感到迷茫,反映出當局協助旅客做好旅遊規劃上,仍有所不足。

若能夠協助旅客提早做好旅遊路線規劃,可以有助引流旅客到不同的社區,有助推動社區經濟和擴大受惠範圍。他以中區為例,提出不是單單做好新馬路便可以令周邊街區和舊區商戶受惠,需要整個面去規劃和考慮,包括福隆新街、營地大街、板樟堂、草堆街、十月初五街等,以整個片區、整個面的方式共同推進。活化舊區,舊區活化不只是單一個點,目前六大片區的推廣比較散,導致成效顯示不出持久力,和持續性不夠強。又他希望,當局與休閑企業的合作中,加強與6 大片區周邊社區的推廣,令片區吸引力達至更具持續性,做到「從點連到線、擴散至面」的效果,例如由福隆新街輻射至十月初五街、整條新馬路,包括近十六浦至近南灣一段,繼而透過廟宇文化、教堂或不同的文化連結,配合適當的景點指引,解決點對點之間連接問題,更好引流旅客由福隆新街擴散到不同的區。

希望當局可以出台不同措施

他建議旅遊局利用內地旅客常用的社交媒體,多作不同類型和旅遊主題的宣傳,提早向旅客發放旅遊路線資訊,讓旅客到澳前取得有關資訊,提早做好旅遊路線規劃。在引流旅客方面,他希望可以設更多的街道和景點指示,以及建議在社區設打咭點、集點數換禮品或消費優惠券等,以不同項目、政策、計劃,透過不同措施吸引旅客進入社區,激活社區經濟。

在交通上,也需要作出配合。陳銘祺反映,由於不少旅客使用本澳的公交,影響到市民正常出行。他希望當局參考其他地區,考慮增設點對點的景點巴士路線或旅遊路線旅遊巴,貫穿澳門至路環,減低旅客量過多對居民出行和公交所造成壓力的同時,透過相關巴士路線,更好分流和引流旅客。

多項措施推動本地消費力

要養活社區經濟,最主要的客源和經濟因素離不開本地消費力和消費群。對於提振本地消費力,陳銘祺認為,在經濟復甦較慢下要提振經濟,需要由物價指數、就業等有關因素著手,不是單依靠「消費咭」便可以處理到提振消費問題。他建議政府與不同企業合作,設更多招聘會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及提升居民職業技能。認為: 「當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會變強。」有助提振本地和社區經濟。

人流與營商環境相輔相成

舊區之一的新橋區,區內有不少網紅餐飲、廟宇文化、特色旅遊元素,如天光墟、新橋坊還會於節日舉辦的節慶性文化和商業活動,推動區內經濟的內循環。新橋商會理事長雷志江表示,經過政府、商戶和社團的努力,新橋區內部份街區比以前旺起來,有新的商戶進駐。他指出,渡船街、鏡湖馬路、義字街一帶發展較以往蓬勃。在政府支持、商戶和商會合作之下,社區經濟略見到成效。

對於如何可以進一步推動社區經濟,雷志江指出,去年的全城消費大獎賞計劃為多區引入了人流,人流效應之下,吸引新商號進駐,以及增加商戶在節假日開店經營,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反映出,推動社區經濟,需要商、民多方共同努力。

新橋區內有義字街及新橋花園等市集,又有蓮溪廟、以及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石敢當誕、不動產(建築文物)

石敢當行臺、鏡湖醫院的孫中山紀念像等,適合個人遊及深度遊旅客,雷志江建議,以文化深度遊方式,推廣新橋區的旅遊,以及建議在巴士配套上作出配合,在巴士報站系統中加入由新橋區可以前往上述景點和大三巴,更好分流旅客和為社區經濟作引流,並希望,政府考慮在新橋區引入6大片區的發展模式,相信會對新橋區的發展和區內社區經濟會有進一步幫助。

至去年中,福隆新街有超過10間商戶進駐,除了福隆新街,十月初五街、新馬路、大三巴手信街和氹仔舊城區等不同區域,經歷疫後社區消費力疲弱結業潮之後,有新的商戶進駐,反映出營商者對本澳的營商環境回復信心。推動社區經濟之路漫漫,仍然需要官、商、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