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街市啟動活化

二十個輕食文創攤位公開競投

2025-03-22

氹仔街市現時外觀

氹仔街市立面新增大型招牌效果圖

「氹仔街市活化計劃」新聞發佈會在昨早舉行

氹仔街市一樓空置現況

【本報訊】市政署啟動氹仔街市活化計劃,注入「美食+文創」元素,推出二十個輕食及文創類攤位公開競投。市政署期望善用公共資源,為有意投身文創或特色美食行業的市民提供友善環境,共同推動傳統街市轉型。

市政署年前已為氹仔街市進行擴建,增設空調及無障礙設施等。今次將會調整氹仔街市的攤位分佈,同時美化建築立面,包括增設大型招牌及屏幕;現時的設計風格及特色將會保留,且加入中葡元素。活化計劃將於下月開展,預期今年第四季竣工,且爭取即將公開競投的攤位在第四季進場、開業試營運。

氹仔街市現有六十六個攤位,營業及空置率約各一半;之後的攤位數量減至五十二個,原因是部份攤位面積擴大及一樓增設四個用餐區。優化後,地面層售賣鮮活食品及傳統百貨,有二十八個攤位;一樓有二十三個攤位,十九個輕食及文創類攤位將有公開競投,該批攤位最細面積八點一平方米,最大面積三十點九平方米。此外,天台增設咖啡茶座。

二十個攤位將按區域及尺寸分成三個組別,根據《公共街市管理制度》以公開競投方式招攬承租人,有意競投市民可按個人意願撰寫競投計劃書。評審委員根據競投者的營運策略、經驗及資格、攤位每日經營時間、貨品種類的多元性或獨特性、支付工具的便利性等標準進行評審。合同為期三年,營運期間若違規或不達標可被解除合同。

現時的攤位承租人將可繼續經營,現於一樓的將要遷到地面層。市政署衛生監督廳廳長梁焯文表示,已與受影響的承租人傾談,他們初步理解活化計劃整體而言是有利的,也樂見布局的改變符合營運需要。待進一步落實後,署方再與他們協調。

活化後只會提供輕食,梁焯文解釋,氹仔街市已有一定歷史,不能使用石油氣和天然氣等煮食,只能靠電力,故以輕食形式活化。他也提出,現時市面的輕食都可迎合消費者的需要。

至於引入文創,梁焯文表示,澳門是一個旅遊城市,文創、美食都能吸引旅客和市民。文創界反映自身雖有創意但難以承擔舖租。今次是一個契機,若文創人士有好的計劃,署方希望提供空間給他們創業。

被問今次活化的開支,市政署設計處處長黃必華表示,招標程序現正進行,為了公平而暫時未能公開造價。市政署網站顯示,署方為氹仔街市公共空間優化工程向十一間公司詢價,七間投標獲得接納,最低價為三百多萬元,最高價為六百多萬元,工期由六十日至七十五日,採用本地勞工由五成至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