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人士:中國經濟轉型潛力巨大

2025-03-25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陳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正在北京舉行,這是全國兩會結束後舉辦的首場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吸引眾多外方人士參會。論壇期間,多位國際財經人士表示,轉型中的中國蘊藏著巨大增長潛力,將為全球經濟帶來利好。

當前,中國經濟驅動正轉向以創新和消費為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奈傑爾·克拉克認為,中國居民消費在GDP(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已有所上升,但相比經合組織國家仍處於較低水平。消費佔GDP比重的持續上升可以帶來生活水平的持續快速提高,並有益於提振全球的需求。“我們的分析表明,如果能實施旨在拉動消費和提高生產率的一攬子全面改革,將在中期使中國的年潛在經濟增速提高約一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到2040年,中國的GDP水平將比我們的基線預測高出近20%。”

“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在於強勁的宏觀經濟政策,而宏觀經濟政策能否保持強勁又在於要設計出強有力的需求刺激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提高當前和未來的經濟效益及社會福祉。”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施蒂格利茨表示,在提振消費方面,中國需要強化政策的確定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提振消費者信心。

近年來中國科技進步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也引起世界關注,創新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潛力。

新開發銀行行長羅塞芙表示,中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創新高地,並逐步發展成科學技術和創新的全球領導者,這一轉變絕非偶然,是由戰略規劃、前瞻性政策、持續的公共投資共同推動的。

“當前,中國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取得了快速突破,尤其在人工智能方面,像DeepSeek這樣的中國公司正在實現突破,並以更具成本效益和開源的方式與全球同行競爭。”羅塞芙表示,這些創新不僅能改變高科技行業,也能改變傳統行業。

國際財經人士認為,對外開放政策有益於中國未來發展,也為世界帶來利好。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神田真人表示,中國成功融入了全球貿易和投資流,極大地推動了自身發展,通過改善營商環境、深化市場准入、積極與鄰國合作、分享成功的發展經驗,中國可以推動整個區域增長,通過這些做法,中國也將成為一個更具有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體。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一系列新舉措正推動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國際財經人士建議,中國應該根據當前規劃,在擴內需、深化結構性改革、增強私營部門實力等方面加大力度。

“過去40多年來,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大型的市場,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近年來中國在綠色發展領域的創新與成就更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約瑟夫·施蒂格利茨表示,中國在規劃前瞻性、資源整合能力及執行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國通過創新投資、完善社會保障及綠色轉型,可以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神田真人表示,通過高質量發展轉型,中國將釋放發展動能,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的增長。

韓正會見外國企業負責人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電】3月24日,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在北京分別會見來華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的英國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和瑞士諾華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思瀚。

在會見施銘倫時,韓正表示,當前世界面臨複雜挑戰,國際經濟格局深度調整。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維護世界貿易規則體系,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太古集團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都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希望太古集團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支持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等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在會見萬思瀚時,韓正表示,諾華公司是全球著名的創新藥物企業,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創新藥物研發,依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包括諾華公司在內的外國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希望諾華公司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化拓展雙方互利合作,在華實現更大發展。

施銘倫和萬思瀚高度評價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對投資中國充滿信心。兩家企業均表示致力于對華長期合作,將繼續扎根中國,持續深耕中國市場,擴大對華投資,深化同中國在航空、醫藥健康等領域合作,推動英中、瑞中互利合作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