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對互聯網消閑娛樂的依賴

2025-03-27

【特稿】網絡成癮及年齡層擴大情況在資訊科技及發展不斷便利居民之下,嚴重性日漸浮現。有本地社服團體反映,求助個案最年輕低至6-8歲,而網絡成癮也有年青化趨勢。應對網絡成癮,先讓大眾學懂在使用與生活其他活動上取得平衡,除了宣傳讓大眾認識及自我測量是否已經、或在潛在網絡成癮風險,文康、藝術部門和社團,可以多舉辦不同的活動供不同的年齡層參加,讓居民透過減少上線時間的分配,減低居民對使用網絡消閑帶來的依賴。

2024年年底,本澳互聯網登記用戶按年增加7.4%至774678戶,全年互聯網使用時數按年上升4%至17.7億小時,反映出居民對互聯網的使用日漸增加,背後也帶出沉迷網遊、網購、網絡成癮等問題。街上隨處可見,不少居民一有空閑時間,那怕是在等巴士、等/乘電梯、等紅綠燈、乘坐交通工具時,會不由自主地拿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尋找資訊、娛樂或瀏覽社交媒體,哪怕是陪同子女、家人外出購物、行街食飯、帶小朋友外出玩樂,不少人都會(手)機不離手,成人如此、長者如此、部份家傭如此,漸漸,這種不讓時間有空檔、爭取機會/時間上網做各項事情的習慣,便傳播到小朋友或本身對網絡世界不太沉迷的長者身上,成癮問題在不同年齡層網絡日漸嚴重。在互聯網應用不如現今普及和資訊量達到爆炸級別的年代以前,朋友、家人聚會中會聊天交流,放假相約外出遊玩、參與體育活動或課程等,如今這些活動都被滲入了「玩手機」的環節,雖然可以隨時隨地更靈活地在網絡世界取得相應的資訊、娛樂、線上交流,但這種見縫插針式的上網行為,令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忙、時間安排得更密,與家人、親友之間的線下交流減少。

不同年紀的人都要正視網絡成癮問題,若無法自行處理,當然是尋求社工的協助,日常,不妨可以由自身的小習慣做起,在短暫的等候期間、與親友相處期間,暫且放下手機,節假日多約家人、親友外出。長輩要以身作則,在家庭共同活動時間中放下手機,與家人進行有質量的交流,提升相處質量和家庭關係。不同的部門、社服團體都可以舉辦不同類型的線下活動和課程,吸引居民走出網絡世界,由時間分配上著手,將精神寄托由線上走到線下,減低對手機(網絡)在空餘時間的依賴,逐步降低成癮情況。

日月清